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李东林:十八岁的老文物工作者火出圈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王静 | 发布时间: 2024-10-15 17:39:09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个夏天,李东林“火”出圈了!

  李东林今年18岁,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河北省黄骅市年龄最小的文物普查员。早上5点,父母还在熟睡时,李东林就已经起床洗漱了,他要跟随文物普查队一起乘车,赶在6点左右抵达遗址现场,在烈日炎炎下进行遗址文物普查……这是李东林人生中最忙碌的一个暑假,他晒黑了好多,也消瘦了些许。

  不过,别看他年龄小,却是黄骅市有名的“老文物工作者”。李东林自小以捡拾文物碎片为乐,“藏品”多达百余件,“藏龄”超十年有余。2022年8月,李东林捐赠了自己收藏的百余件文物标本(即文物碎片),成为黄骅市博物馆年龄最小的个展举办者。次年,他“寻宝”时意外发现明代庙碑,并被证实为当地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祭海文物。今年,他又作为最年轻的文物普查志愿者参与到黄骅市的遗址普查工作中,每天跟随普查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从残垣断壁中寻找和记录散落的文物遗迹。艰辛的普查工作并未消磨李东林对文物研究的热爱,反而让他更加“上瘾”。他还打算明年高考时报考文物考古专业,努力成为一名文物保护的专业人士,为文物保护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卡边”一次得走十几趟,每天微信步数不下3万步

  18岁的李东林,目前是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高三学生。今年6月份,黄骅市启动以郛堤城遗址、刘氏古墓群、前街村石造像、刘常庄古井4处遗址为试点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下文简称“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在得知当地招募文物普查志愿者的消息后,李东林积极报名,并凭借自己对文物的热爱和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竞聘成为一名文物普查志愿者。

  2023年8月,在国家文物局启动“四普”后,各地陆续开展起文物普查工作,此次普查的重点工作是对中国境内所有已登记的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复查,并对新发现的文物遗迹进行整理和登记。今年6月初,黄骅市成立了两个以文物部门为主、社会部分人员参与的“四普”实地普查小组,每组五人,包括文物普查员、文物保护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招募文物保护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了解文物保护知识即可。但招募文物普查志愿者则要求较高,他们不仅需要熟知当地的人文历史,拥有辨别文物标本的能力,还需要年富力强且能熟练操作专业设备。”黄骅市博物馆负责人张老师记得,当时总共招募了三名志愿者,李东林是十人普查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普查员。

  这次能作为文物普查志愿者参加文物普查工作,李东林感到既荣幸又激动。他每天早出晚归,跟随普查队伍奔走在乡间农田,小心翼翼地测量遗址本体边界的坐标,并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上一次全国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是在10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

  李东林原本以为文物普查工作就是到文物遗址转悠一圈,简单查看一下遗址是否遭到破坏、是否存在盗掘盗挖的情况,压根没想到文物普查工作会这么辛苦。

  “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要去旧城镇的东马闸口遗址,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检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记载的遗址情况,确定遗址位置后前往调查。先利用无人机对遗址全貌进行拍摄,再对遗址边界进行新一轮的卡边测量工作。”李东林解释,所谓的“卡边”,就是对文物遗址的面积进行测量,当地很多文物遗址都散落在农村的庄稼地里,边界不甚清晰,文物普查员需要借助专业的探铲工具进行探测。

  抵达遗址后,普查员要先确定遗址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中间点的位置,按照惯例,探铲向下打到生土为止,并根据土样判定是否有文物遗迹。然后再使用RTK记录坐标位置,通过四个点位框定遗址面积,同时还要确保遗址范围之外没有文物遗迹,以保证此次普查的结果较上次更详细准确,这才算真正的卡边成功。从6月初到现在,李东林跟着队伍里的前辈们学到了不少普查技术。

  “但卡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费时费力。”李东林说,由于可查阅的资料信息有限,为了确定遗址东西南北几个点位,他们一上午不知道要在遗址周边走上多少遍,仅卡边就得做十多遍。“我们每天的微信步数不下3万步,基本天天霸占运动榜首。伏天最热的时候,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即便穿着防晒衣,戴着防晒帽,也避免不了被晒黑。”

  上午在遗址卡边结束后,文物普查员还要把在遗址采集的文物标本带回去进行清理、洗刷、晾干、拍照等工作,方便专家根据文物标本的器型和纹饰来判断年代。此外,他们还要将当天调查的数据、资料上传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有时一天工作忙完了,天都黑透了,“667”的工作节奏虽然很辛苦,但李东林觉得非常值得,因为这份工作不仅让他了解到国家文物复查工作的基本流程,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向专业老师学习的机会,这正是他一直期待的生活。


李东林正在给遗址边界进行打点测量

  让每一处遗址得到最大保护,再辛苦也值得

  虽说自己也算是一名“老文物工作者”,但第一次跟随普查队伍走进遗址进行实地调查,李东林依旧紧张得直冒汗。作为“新手”首次参与到文物普查工作,因为没有经验,他生怕自己说错话或是一个无心的失误影响了大家对文物遗址的判断。“基本都是人家让我干啥,我干啥,不懂就问,哪怕是一个特别小的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