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少年夺金,天赋背后是兴趣和努力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代小佩 | 发布时间: 2024-10-17 23:54:17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也是在这场决赛中,马麟瑞、钟正、任正谦同样斩获金牌,拿到宝贵的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名额。彼时,马麟瑞和钟正17岁,正读高三。16岁的王俊杰和任正谦,在高二读了才两个多月。

  四个少年纷纷走出“撞墙期”,迎来胜利。从升学角度来讲,竞赛之旅可以就此结束。但他们决定,继续前进。

  “你肯定可以逆风翻盘”

  在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排名前50的竞赛生,可入选国家集训队;集训队中4名优胜者,将代表国家出征第5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学科竞赛生的最高舞台。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有机会代表国家参赛,为何不呢?”钟正说。

  参赛之路是光荣的,也是孤独的。和钟正同届的化学竞赛生都“散了”,他要独自复习、独自上场,甚至要承受舆论压力。当时有人质疑钟正的成绩:海南有实力进国家队?

  钟正知道,最好的回应方式是默默去赢。

  2024年3月,钟正、任正谦、马麟瑞、王俊杰在集训队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分别位列前四名,正式成为国家队选手。

  7月21日,4名选手和6名带队人员组成中国代表团,飞往利雅得。十多个小时后,飞机落地,舱门打开,热浪扑面而来。身处一望无垠的沙漠,四个少年兴奋又好奇。他们与来自全球各地的300多名化学翘楚,齐聚沙特国王大学。

  赛场之内,他们是对手;赛场之外,他们是朋友。来自各国的少年聚在一起,聊天、唱歌、玩牌、打球,他们逛沙特古城、集市小摊,他们分享奇妙的化学实验,感受志趣相投的喜悦。这种喜悦,超越文化的差异,超越语言的障碍。让四个中国少年欣喜的是,他们还偶遇参加2024沙特电竞世界杯的中国战队。

  在轻松的氛围中,比赛来临了。

  7月24日,实验开考。选手们要在5个小时内完成两个化学实验:物质鉴别和定量分析。物质鉴别实验给了8个瓶子、4个指示剂。考题是:8个瓶子里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性?实验涉及考点多,对判断思考能力要求极高,一步错就会步步错。

  考试前,钟正紧张到呕吐,开局也不顺。由于空调温度很低,他的护目镜一直起雾。摘下护目镜、擦拭、戴上去,如此反复,钟正越做越烦躁。实验做了半个小时后,他在内心给自己叫了暂停——放空自己,完全不思考。1分钟后,他重新审题,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调整,越来越专注,越来越顺畅。

  而马麟瑞则卡在了定量分析。

  在国内做实验时,定量分析用的天平精度达到0.1毫克,但这次考试的天平精度只有10毫克,差了100倍,这让马麟瑞很不适应。空调吹出的风很大,也影响了天平称重。马麟瑞焦躁不安,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玻璃杯。连续好几个小时,他都无法专注,实验出现很大失误。

  走出赛场,压力缠住了马麟瑞,“如果拿不到金牌,会给国家丢脸”。

  三个队友鼓励马麟瑞:“你的理论水平国内顶尖,你肯定可以逆风翻盘。”任正谦陪着马麟瑞在沙特国王大学图书馆复习到天黑,为理论考试作准备。赛后提起这段插曲,马麟瑞对三位队友充满感激。

  7月26日,理论考试开始,恰逢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他们有了更强的使命感,虽然赛场不同,但是“也要为国争光”。

  四名少年,不负众望。

  7月29日,国乒在巴黎拿到混双金牌的前一晚,第5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结果揭晓:四名中国选手全部斩获金牌。马麟瑞理论考试全球第二,成功翻盘。钟正总分排名全球第一。

  钟正这枚金牌对海南来说同样意义非凡,这是海南省第一枚五大学科竞赛国际金牌。

  高中毕业前夕,马麟瑞联合两名同学在人大附中发起了一场500多人参加的歌会,“这是对学习竞赛的弥补,也是献给中学时代的礼物”。

  金秋九月,四名少年再次齐聚北京,各自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报到。王俊杰制定了自己的骑行和学习计划,任正谦和钟正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马麟瑞想探索人工智能可以为化学带来什么。

  一枚金牌为他们的中学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故事,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