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这片古榧树林,是占岙村以及古香榧群核心区的村民们根深蒂固的习惯和心照不宣的约定——只要榧树还在,榧农们的生活就有盼头。
60岁的老俞住在占岙村的邻村,年轻时的他是个摘香榧能手。十几年前因为装修房子出意外,他伤了脊椎,造成半身截瘫,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
老俞一度觉得生活就此无望了。直到8年前,大学毕业的儿子回到身边,做起香榧的电商生意。
这几年,老俞成了儿子的好帮手。“除了和我一起做线上销售外,爸爸还负责向邻里收购干果。”儿子俞先生笑着告诉我们,随着电商生意慢慢做大,他们现在能帮30多户榧农卖干果。
小山村链接大世界
这是黄天明第一次出国,但并不是他第一次面对外国朋友。
自从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带着探索与好奇,走进这片古树林。今年,黄天明和村民们就接待了近200位外国友人。
“最受外国人欢迎的,是香榧巧克力。”黄天明说,“每个人都带了不少回国,希望和家人朋友分享。”
这次,黄天明也把香榧巧克力带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现场,“我希望世界各国的人看到、品尝到,来自自然的香榧与现代产业结合的味道。”
在会场,香榧巧克力拉近了黄天明与听众的距离,而来自中国山村的古树保护故事,更让与会者称赞。
人与古树和谐相处的走心故事,不仅发生在占岙村,在浙江大地上,属于古树名木的精彩故事正遍地开花。
今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发文批复同意了4个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名单,绍兴市柯桥区成为了其中之一。在浙江,77科206属482种古树名木被细致地分级认定管理,数字化应用“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监管平台”上,每一棵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定期监测,管护措施动态更新。

黄天明在会议现场。通讯员 孙梅 摄
在制度与技术编织的保护伞下,浙江现存数量居全国前列,27.5万株古树名木、3637个古树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长。
余杭百丈、磐安小盘、东阳蒋村桥村、柯城新宅……浙江各地遍布了300多个古树名木文化公园。这些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农文旅项目,实现了乡村与古树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借助VR、AR、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技术,迭代升级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监管平台。”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拥抱新科技,将是接下来浙江古树名木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浙江古树保护的创新做法,可以说,是为全国作出了示范。”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副司长刘丽莉表示,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寄托着乡愁情思,延续着优质基因,是“绿色的国宝”和“有生命的文物”。合理利用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可以说,每一棵健康的古树名木,都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注解。”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也一直关注着这片古香榧群。他说:“这些树木既是历史的瑰宝,也是令人惊叹的自然财富,更是我们需要悉心呵护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香榧树,赐予我们绿水青山,还赐予我们金山银山。”正如黄天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演讲时所说:“我们守护古树,古树也回馈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