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锐不是一个高产的UP主,因为修复一幅书画或一本古籍,短则大半个月,长则大半年。
然而,作为B站UP主“在下曼妥思”,他有35.6万粉丝,他发布的书画、古籍修复视频中最受欢迎的一条,观看量超过500万次。
循着导航抵达松江的一个文创园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见到了近日因为书画修复上热搜的98年小伙俞明锐。
俞明锐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书画修复专业,是少数坚持从事本专业的年轻书画修复师。3年来,他修好了30多件有霉斑的书画、被老鼠啃食的古籍、残缺的地契……“书画修复和自媒体,都是可以越做越强的专业。”俞明锐说。
书画修复,即玩水玩纸
俞明锐的书画修复工作室,在一个安静的文创园区二楼。工作室一室一厅,厅里一张大红色的长方桌,小房间门口加了道围栏,里头养着两只猫。乍一看是个普通的房间,等俞明锐领着记者走了一圈,才发现工作室里处处是细节。
“看了不少房子,最终才租下这个工作室。”他说,层高较高、能上下水是基本要求,最好房间还能坐南朝北。“书画修复总结起来就是洗、揭、补、全四个步骤,说白了就是玩水、玩纸,每个步骤都会涉及潮湿与干燥。有些一碰就碎的画,遇水之后,纸张纤维会稍微膨胀一点,整体的强度会比干燥的时候略高,更方便操作。所以房间里一定要有水。”
工作室里,挨着洗手台的还有一台单开门冰箱,里头储藏的并不是食品。俞明锐从冰箱里端出了一盆冷藏的糨糊,这是书画修复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放了将近一个月,这是我的陈年老浆,隔一段时间要换一次水。”他说,“老的糨糊没有火气,新糨糊火气重,拿新打的糨糊刷纸,纸会卷曲得比较厉害,用老糨糊会更平整。”这是书画修复师的秘诀。
记者注意到,工作室层高约4米,有一整面用于贴画的木墙,这是俞明锐租下房子后请人重新装修的。仔细看,木墙上留有很多白色的方框,层层叠叠、大小不一,都是修复好的古画下墙后遗留的痕迹。此前,有不熟悉书画修复的客人看到这一整面的木墙,还以为是未装修的毛坯房。“白色框框,在我们看来是好看的,有点人丁兴旺的感觉,说明做的画多。”俞明锐感慨,工作室里的框框还不算多,“学校那面墙基本上看不到墙的颜色”。
书画修复师看画,自然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以前为了练手,他经常上咸鱼、孔夫子旧书网淘画,或者购买一些宣纸打印的复制品。“我看到一张画的瞬间,脑子里会构想出修复计划,以及洗揭补全哪一步是最难的,我能着重练习到哪部分。所以会从这方面考虑入手,主要还是看病害,看效果。”
书画修复也“靠天吃饭”
少有人知道,书画修复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空气湿度会直接影响纸张的状态。所以书画修复师要挑天气干活。
俞明锐边介绍,边走向窗台,拿起一个机械温湿度计,显示室内湿度50%左右,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最理想的湿度是60%-70%。”墙角的空调也基本是摆设,“一开空调,湿度下降10%-20%,对画来说很危险”。选择北向的房间做工作室,原因也在这里——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画上,防止对古画产生损害。
至于工作室正中央颜色艳丽的大红色方桌,也是刻意为之。在拿到破损的古旧书画后,修复师需要先评估其状态,再用热水或合适的清洗试剂对书画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其表面长期累积的污垢、灰尘、霉斑等。
清洗过后,就是最关键的“揭命纸”步骤,即针对有装裱的书画而言,把书画原本的裱褙层从书画的本体上小心揭取下来。而“补”,就是对书画上存在的破损、残缺部分进行修补的工作。“全”又称“全色”,作为书画修复的最后一个环节,修复师需要针对书画上因褪色、掉色、残缺等原因造成的色彩不完整情况,按照原作的色彩风格、色调等适当补色、添色。
“修复时用的桌子最好是大漆做的、红色的。揭命纸时,就能透过红色的深浅程度去判断纸张的层数、厚度。书画性命全关于揭,说的就是命纸。”俞明锐用了一个浅显的比喻,命纸相当于人身上紧贴着皮肤的内衣,修复时要把原来的命纸揭掉,换上新的。而揭命纸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环。“有些画已经烂成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搓,一点一点把命纸搓下来。”习惯轻拿轻放纸张,他自嘲变成了“黄油手”,“经常拿不住手机,容易手滑摔到地上”。
书画修复是手上功夫,而功夫在细节处。俞明锐记得,起初学书画修复时,第一堂课就是做工具,竹片做的起子、用于给纸打孔的针锥,都是书画修复师自己做的。现成的棕刷,拿到手后,要先把刷子修出一个弧面,才能更好地刷纸;排笔,得在笔根的地方用胶水加固一遍,不然容易掉毛。“所有工具都不是拿到手就能用的。”
他拉开抽屉,里头竟然还有一袋黄豆、一块石头。黄豆用来打成生豆浆水,涂在纸上,“生宣”就能神奇地变成“熟宣”,修复师补颜色时便不容易晕开。石头则是用来把画的背部“砑”一遍。
古画修复好后,背部要先打上蜡,再通过砑画的操作,把蜡均匀推平在画的背面,使之变得更光滑、平整,“画作卷起来后,背部的纸张会碰到画心,如果太粗糙,会对画心造成损坏,所以要磨得更光滑。”
成为一名UP主
俞明锐报考书画修复专业,多少有点误打误撞。“我喜欢上海,先选择了这座城市,再选择了这一专业。”在读这个专业之前,他对书画修复了解不深,但由于爷爷喜欢书法、篆刻,耳濡目染下也对书画行业有好奇心,“学了一两年后,真正喜欢上了书画修复这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