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普及历史知识、分享文化体验的活动,人们已历经良多。今天,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讲述方式,在年轻人青睐的网络平台上,似乎已无人问津了。
一群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博主,悄然占据了网络视野。
为视觉化还原三国时期的汉中之战,他们实地走访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古蜀道所在地,考察曹刘双方激战广石关、阳平关、定军山的当代地形,制作战事地图,推演战争过程,历时几个月制作视频;
把古代木简上粗略的记载,翻译成“打工人”“加油干饭”,用一个个充满“网感”的小故事,供网友阅读共情,把“冷知识”变成“热传播”……
历史文化领域知识博主的新颖尝试,今天不断刷新着历史故事、文化意象的外观,通过媒体平台与受众深深拥抱。这些来自博主的作品,未必专业、严谨、精深,但实实在在地攫住了受众的注意力。
“我可能一直都是个业余的文化博主。可没关系,我一直在成长。哪怕成长的方式很野生,哪怕成长的速度不够快,哪怕永远都不会变得很专业,都没关系。”这段来自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博主的真挚告白,代表了这个群体很多人的态度。这些放下“权威性身段”,摆脱了“你不懂,我告诉你”灌输式传播窠臼的讲述者,在交互式传播格局中,赢得了口碑。
如果说历史资料、经典著作、博物馆、校园课堂是传播历史文化的源头,那么在信息内容分众化传播衍变进程中,这些博主,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说书人”。

直播间里,主播正在讲解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新华社发
野路子也可以对路子
2018年至2020年,短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大量自媒体创作者涌入历史文化“赛道”。创作门槛高不高?专业人士有多少?市场化媒体平台的受众,到底喜不喜欢历史文化内容?
那时,这些问题均无答案。线上学习需求的增加,助推博主数量上扬,直播讲解传统文化课程、线上博物馆导览等新形式涌现。博主们纷纷拓展创作边界,攒足气力、各显神通,满足受众的求知欲。
在北京工作的90后中学历史教师陈昕,正是这时成为一个清朝历史博主的粉丝。“讲得比我好!”身为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她被博主所讲内容震撼,尽管“博主就像一个不太正经的滑板少年”。在得知这位业余博主的主业是汽车修理后,陈昕决定自己当博主,因为历史知识正是己之所长,“科班出身,总不能输给一个外行吧”。
三尺讲台之外,相互陌生的网络上,没有人把她当老师,内容接收方和供给方处于完全平等对话、即时交流状态。她单调而干瘪的讲述鲜有网友买单,评论区辛辣的批评和可怜的点赞数,让这位历史老师感受到,博主所要具备的本事,远比拥有专业知识要复杂、广博得多。
同样是历史专业出身的博主,王梓霖用了另一种玩法。他选择“访古”类的“子赛道”,带着相机遍访历史遗迹,记录古建筑的当今面貌,对比历史资料整理游览笔记,再把严肃内容“翻译”成诙谐的“家长里短”。山西古寺、河北古村落等看似“冷门”的内容,收获的是每条内容上万点赞量,有的单篇笔记观看量达到数十万人次。这样的传播效果,王梓霖自己也没想到。
在他博主生涯起步时的2023年,各大媒体平台的博主数量在经历疫情防控期间的井喷后,增速开始放缓。市场渐趋成熟,白热化的竞争促使内容要接受精品化、差异化发展的考验,新博主不得不凭借独特视角、创新形式崭露头角。
“曾经,大家寻求临近、相似领域的跨界融合,一些影视从业者开始制作历史纪录片式短视频,一些历史小说作者分享创作背后的史实依据,这样的内容就能吸粉。”《红楼梦》解读博主、00后青年范娴坦言,“但现在,这种仅仅停留在专业尺度上的内容,即使再融合,也达不到‘及格’水平了。”
读《红楼梦》,一直以来有的是名家大家,受众为何看一个稚嫩的00后来解读?
翻开她的视频主页,仿佛进了饭店后厨。“采下来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伴随“王熙凤的独白讲解”,范娴化身大厨,一步一步烹制菜肴。伴着屏幕上部密密麻麻的弹幕评论,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的“茄鲞”,冒着热气地端上了屏幕。
“这也是看红楼想哭的一段!馋哭!”“读红楼,实现茄子自由!”网友们感慨,“如此解读,怎能不爱?”
在大浪淘沙的内容竞争下,这些充满创作精神、敢于把臆想化作行动的博主,坚挺地在网络中存活了下来,继续迎接未来技术革新和大众审美变化带来的挑战。
无碰撞不知音
“我不是历史文化内容的生产者,只是搬运工!”采访时,90后青年栾出青屡次更正记者的表述,认为这更符合文化“说书人”的姿态。
为了“搬运”她所钟爱的历史文化,栾出青成了典型的斜杠青年。斜杠一端是媒体编辑,另一端是历史知识博主,一个把博物馆展览变为趣味视频的角色。2024年一整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待在北京各个博物馆、文化馆,航班计划表写满了“成都、西安、洛阳”。
“与职业完全无关,纯属热爱。”最初酝酿做历史知识博主时,对历史外行的她一度犹豫,“大家去博物馆,是愿意跟一个板着脸的历史老师去,还是跟一个笑盈盈的小姐妹去?”她相信是后者,从粉丝的反馈来看,大多数人果然选了后者。正是与粉丝“如搭子又如姐妹”的互动,坚定了她走长路、走难路的决心,不把肤浅的内容塞给支持她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