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这里是北京的“菜篮子”和“果园子”,三轮车满载着大桃和蔬菜的清香,驶向北京城的各个角落;40年后,在果菜飘香之中,这里琴音萦绕,更成为闻名世界的“提琴小镇”。40年间,东高村镇以农业发展为底色,抽枝展叶,孕育出提琴特色产业的硕果,使琴弦跳动的旋律与蔬菜破土、鲜果落地的声音交响共鸣。
陈凤军身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世界著名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所制作的老琴图片。闲暇时,他总会抬头凝视,仔细研究它的每一处细节。“一把更比一把好,做琴是永远学不完的”,如今他已经斩获了多项国际制琴比赛专业大奖。
从一块木头到一把提琴,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东高村镇的提琴产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蜕变。“提琴之乡”的名头越叫越响,成为了东高村镇的金字招牌。
从“京郊菜篮”到“音乐摇篮”
提琴产业的发展,让东高村镇的一部分村民从田间走向车间,揭开“乐器皇后”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们从乡间课桌登上音乐舞台,眺望艺术的远方;让小镇开启了京郊菜篮与音乐摇篮的二重奏,实现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走进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修弦枕、磨弦槽、打琴轴、上音柱、修琴码……一道道工序正有条不紊地推进,35岁的郭增慧正熟练地组装提琴。“来这里之前,我就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干过很多份工作,音乐和提琴对我来说是很遥远的东西。”郭增慧感慨。十年前,她从河北张家口嫁到东高村镇附近的三河市,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生活并不富裕。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提琴厂,厂里的工资可观,按件计酬,时间机动灵活,可以随时照顾家庭。于是,她在这儿一干就是十几年。
厂里像郭增慧这样的老员工不在少数,目前,乐器厂有两百余名员工,大部分都干了十几年。1999年进厂的耿占华,从车间流水线上的制琴工,到负责统计的原材料会计,她见证了提琴厂二十余载的发展。提琴厂给她带来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未来的保障。“厂里会给每一名工人上保险,以后我们都能领退休金,养老有了着落。”耿占华提到。
当流水线上的指纹与琴弦上的指法重叠,木板打磨的“沙沙”声与舞台上的琴音共鸣,音乐的梦想在此完成了传唱。
2021年以来,东高村镇先后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共建特色美育基地,成立吕思清、娜木拉、胡岩等音乐人才工作室,引进5名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应届毕业生,助力当地音乐培训。“目前,美育基地每年培训7000人次。”华东音乐城负责人刘旋介绍。除此之外,美育基地每月还会举办音乐汇报演出,为当地居民奉上音乐盛宴。
1月20日,华东音乐城2025新年汇报演出在能容纳500人的音乐厅举行。舞台上,一个个小音乐家手持小提琴率先登场。琴弦在指尖下跳跃,音符随琴弓流淌。随后,大提琴浑厚的声音加入,与小提琴一呼一应。演出完毕,小演奏家们身着华服鞠躬谢幕,家长们满脸的幸福与骄傲。
郭增慧的女儿上五年级,也是台上的一员。从10岁起便在华东音乐城学习小提琴,拉着妈妈亲手做的琴,她已经考下了小提琴四级证书。“华东乐器给当地孩子学音乐提供了极大便利。”郭增慧激动地说。从前,她以为小提琴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如今,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触碰这颗音乐明珠。
来到华东音乐城美育基地二楼,一方舞台映入眼帘,舞台对面的玻璃柜中,小提琴、大提琴、吉他、二胡等各种乐器陈列其中。走廊旁,分布着几间音乐与舞蹈教室。此时,一曲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一间音乐教室里悠悠响起。演奏者是平谷区去年通过人才引进计划,从中国音乐学院聘请的小提琴老师温程瑄。她不仅在美育基地授课,还走进平谷各学校,培训音乐老师,助力平谷区今年推出的音乐“浸润计划”。该计划通过让3000把小提琴进校园,为三年级学生开展提琴培训,以提升当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大手拉小手’,我们希望平谷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多一项技能,带着我们的提琴走向世界舞台!”平谷区东高村镇党委书记杨福臻表示。
走出美育基地,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杨福臻抬手,给我们指向不远处的滑雪场,“看,这是咱们镇的渔阳滑雪场。”放眼望去,绵延起伏的雪道,从山顶蜿蜒而下,未消融的积雪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在琴音的指引下,越来越多人走进这座小镇,开启“春赏百花,夏听音乐,秋采硕果,冬戏冰雪”的四季休闲之旅。音乐的种子也被播撒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延伸向更广阔的地方。
从泃水河畔到世界舞台
当泃河水波载着提琴声漂向太平洋,平谷东高村镇的“产业之声”已悄然登上更大的舞台——这里生产的提琴不再只是静卧于京郊工坊,而是飞越国界,吸引全球各地的顶尖匠人前来交流切磋。这个京郊小镇正以提琴为笔,在世界五线谱上书写“中国声场”的传奇,将中国匠造嵌进全球音乐产业链的核心声部。
“琴漆可不只是‘化妆师’,它是提琴的‘第二声带’。”在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工作室里,制琴师刘尊飞手持笔刷,正对着灯光调整漆面厚度。他仿制的经典阿玛蒂琴型1615中提琴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面板的木料选用的是存放近30年的来自阿尔卑斯山的老料,弧度误差被严格控制在0.1毫米内,琴码正在被反复调整组装。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刘尊飞除了凭借多年的经验反复推敲外,还邀请了一位专业演奏家与自己一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