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这里是北京的“菜篮子”和“果园子”,三轮车满载着大桃和蔬菜的清香,驶向北京城的各个角落;40年后,在果菜飘香之中,这里琴音萦绕,更成为闻名世界的“提琴小镇”。40年间,东高村镇以农业发展为底色,抽枝展叶,孕育出提琴特色产业的硕果,使琴弦跳动的旋律与蔬菜破土、鲜果落地的声音交响共鸣。

从北京市区驱车一路向东,驶入平谷区境内,一座巨型小提琴雕塑跃入眼帘。此刻,无需导航的提示,便已知晓来到了东高村镇。
40年前,这里是北京的“菜篮子”和“果园子”,三轮车满载着大桃和蔬菜的清香,驶向北京城的各个角落;40年后,在果菜飘香之中,这里琴音萦绕,更成为闻名世界的“提琴小镇”。40年间,东高村镇以农业发展为底色,抽枝展叶,孕育出提琴特色产业的硕果,使琴弦跳动的旋律与蔬菜破土、鲜果落地的声音交响共鸣。
从农业种植到乐谷琴工,东高村镇走上了一条双轨发展道路。昔日的菜农走进车间,握起刻刀,让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与西洋乐器结缘。泃水河畔的木屑,幻化成全球三成市场份额的提琴产业,让这个小镇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来自东方的乐章。
从“一块木头”到“一把提琴”
3月6日上午,京郊东高村镇,伴随着小提琴曲《沉思》的悠扬旋律,华东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凯带领笔者走进了提琴文化体验馆。展柜里,一把把提琴有序排列,尽显工艺之巧。踩着音符继续前行,制琴工具琳琅满目,工匠们精心雕琢的场景一幕幕再现。一条记录着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发展历程的时间轴沿着墙壁向后延伸。看着墙上的老照片,刘凯脸上有些动容,“这些照片见证了我们一步步走来的不易。”
20世纪80年代,东高村镇的提琴产业开始萌芽。彼时,村里有许多木匠,做家具、修木器,刘凯的父亲刘云东便是其中之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提琴制作,这让他意识到,许多以木工为生的乡亲们,完全可以依靠手艺制作出更精细、具有更高价值的乐器。
怀揣着这份信念,刘云东决定“试一试”。1988年,7个年轻人,7000元,租下3间房,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新星提琴厂在东高村镇成立。缺乏专家指导,刘云东就三次登门拜访,请来提琴制作大师戴洪祥担任技术指导;没有经验,他就请来提琴厂退休的老师傅;没有人手,他就亲自上阵。
2000年左右,东高村镇借助提琴产业和人力资源优势,将初期的小作坊模式逐步发展为集群乐器企业模式,把提琴产业这把“火”烧得越来越旺。到2008年,世界上每10把小提琴,便有3把来自这个小镇。每年生产的近30万把提琴,通过集装箱,漂洋过海,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量是上去了,但我们的利润却止步不前。一把两三百元的普及型小提琴,根本覆盖不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刘凯回忆,刘云东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博览会时,一位略懂汉语的外国人走到他的琴位前说,“低级琴,没品牌。”寥寥几语如利刃刺痛了刘云东的心,也催逼着东高村镇的提琴产业实现从“粗制”向“精致”、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为提升品质,公司从阿尔卑斯山等地进口云杉、枫木等高档木料,以国际化标准改良产品,提高制作水平和装配工艺,从普及提琴生产向中高端转型。公司从高校聘请制琴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接收定制提琴的高端订单,一把普通的定制琴价格已达3万元左右,自主品牌“华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作为提琴的“脸面”,油漆影响着提琴的音色和档次。2016年,伴随着国家实施环保督察制度,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开始了制作环保漆的艰难转型。“那段时间,公司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立志攻克环保漆难题。”刘凯说。
他们请来中央音乐学院的提琴制作专家,投入几百万元研发,从虫胶、栀子、薰衣草等天然植物和中草药中,提炼出不含苯系物的酒精性颜料和油性颜料。“当时有一只蜜蜂停留在刚刷过漆的小提琴上。蜜蜂多么挑剔啊,它愿意停下来,可见咱们的漆多环保!”说到此处,刘凯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如今,东高村镇的提琴都穿上了“新衣”,用上了天然的“绿色漆”。
2020年以来,华东乐器有限公司主动求变,将目光投向了线上平台,通过电商及直播等方式,一对一选琴试音,拓展销售渠道,传播提琴文化。打开直播间,屏幕上跳动着观众的弹幕:“小提琴为什么被称为‘乐器中的皇后’?”“可以讲讲怎么保养提琴吗?”“可以试听提琴的音色吗?”在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直播间负责人井海宝的协助下,制琴师刘尊飞轻轻地拉起琴弓,悠扬的旋律即刻流淌而出,穿越手机屏幕,传到了每一位观众的耳中。伴随着音乐,刘尊飞开始详细地讲解提琴的保养知识和音色特点。井海宝介绍,近年来,通过开展公益“云”课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爱上提琴。
目前,东高村镇已有五家乐器制造上下游企业,其中华东乐器有限公司更是华北最大的提琴生产企业。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量的80%以上。
穿过文化体验馆的长廊,走进制琴师陈凤军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锯、钻、刨等各式工具。另一侧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国际性奖杯和证书。工作台前,身着围裙的陈凤军在明亮的白色灯光下,俯身专注地打磨手中的衬条,给面前初具雏形的小提琴木坯粘上直板。拿起一把锉刀,他开始按照预先画好的线条雕刻琴头。琴头的雕刻是整琴制作中彰显制作风格的重要部分。锉刀的每一刀走向,都会影响琴头的弧度与线条,尺寸的精准,也是影响提琴音色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用心与木头对话,才能把握好每一处尺寸。”陈凤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