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的农村“五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贵阳各地因势利导,盘活乡村闲置农房,巧借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催生了一批民宿、康养、避暑等旅居新业态,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的农村“五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此基础上,贵阳各地因势利导,盘活乡村闲置农房,巧借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催生了一批民宿、康养、避暑等旅居新业态,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老房子住进“新村民”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位于贵阳市西部的清镇市,湖区拥有湖泊水景、岩溶山石、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当前,一条环湖旅居产业示范带正在这里逐步成型。
踏入红枫湖镇大冲村关口组,蓝白主色调的农房错落有致,干净平整的道路通往每家每户,村口的树枝上,挂满了当地民宿的广告。
大冲村村委会副主任林科忠说,贵阳市开展农村“五治”工作以来,大冲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房屋立面改造、通组路提升、路灯照明工程、污水终端设施等项目陆续在关口组实施。“治理后有了‘美丽环境’,才有了现在乡村旅居的‘美丽经济’。”
“关口组一共76户村民,有32户把房屋按民宿要求改造,配套规划的食堂、市集也在逐步落实……”林科忠说,关口组融合湖景村寨风光和布依民族文化,打造了如今这个集餐饮、住宿、文创等旅游业态于一体的“蓝白小寨”。
村民李阳梅此前在贵州雷山、榕江等地经营民宿,2024年被村里动员回来担任民宿协会的顾问。李阳梅把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布依风情浓郁的民宿“湖缘梦舍”,接待全国各地来的“新村民”。
“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民宿和湖景的照片,就有一名安徽客人预订了房间整整一周。”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李阳梅还在民宿内打造了一个非遗工坊,供客人体验蜡染刺绣等非遗手工艺。
红枫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钰说,环湖村寨过去面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今大力发展生态旅居产业。据统计,2024年该镇累计接待游客650余万人次,旅居收入突破2500万元。
像大冲村这样因乡村旅居而改变的村寨在贵阳还有不少。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已累计盘活闲置农房千余栋,形成了10条乡村旅居带,为贵阳文旅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多主体成为“新趋势”
在乡村旅居产业培育过程中,贵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形成了农户自营、出租流转、委托经营等多主体经营模式。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镇石操村,村民冯荣把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之后,开办了一家名为“竹韵”的民宿。通过自营的方式,可以办好旅居民宿吗?冯荣显然心里有底,“做之前镇里组织我们外出考察,学习了别的地方经营民宿的成功经验,让我对发展民宿业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