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像史阿姨这样踏上旅途的“银发背包客”正日益增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截至“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
与此同时,政策持续加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年内多项政策指向解决银发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例如,商务部、国铁集团等九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扩大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更好满足银发群体旅游服务需求”。
随着政策落地显效,文旅产业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著,“有钱、有闲、有精力”的银发群体,渐渐成为推动我国旅游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释放银发旅游消费需求,近年来,政策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升级。记者在近日新疆行的调研中深切感受到,银发旅游不再局限于“老年人出去玩”,而是正在成为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新蓝海,也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生动体现。
银发旅游“新”图景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帕米尔高原,喀什古城的夜也从一盏盏铜灯里“苏醒”过来。在古城深处的买买提大院门前,一对戴着红色旅行帽的老夫妻正拿着新鲜出炉的羊肉串,摆出大口吃肉的姿势,不远处的同伴迅速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充满烟火气息的鲜活时刻。
走进喀什的另一大著名景区——香妃园,记者在检票口前停留不过十分钟便看到,至少有4辆大巴车满载着外地赴疆旅游的银发游客来到此处。
“原来就知道新疆很美、很漂亮,看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后,更有冲动想亲自过来看一看。”来自山东的高阿姨告诉记者,这几天,她乘坐旅游专列先后游览了天山天池、赛里木湖、火焰山等景区。喀什这一站结束后,她们还将去往哈密的“魔鬼城”。
当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撞”上去年爆火的《我的阿勒泰》,新疆成为了旅游市场上“现象级”目的地。
新疆铁路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旅游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林闻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新疆铁路累计开行旅游专列360余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2025年,新疆铁路计划开行百趟旅游专列,其中,银发专列占70%至80%。
“今年暑运,乌鲁木齐站累计发送旅客575万人次、日均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7.62%,较2017年开站后的第一个暑运增幅达206%。”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局”)乌鲁木齐站副站长王长院对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乌局在乌鲁木齐至喀什间开行了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喀什车务段段长薛九龙告诉记者,这趟特快旅客列车的开行,极大方便了旅客出行,让国内外游客前往喀什“快进慢游”成为现实。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喀什车务段发送旅客486.51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9.75%。
银发列车的开行,更好地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旅游愿望。史阿姨告诉记者,这是她今年第三次报名旅游专列出行团。此前,她分别参加了东北三省之旅和浙江景区之行。这次新疆行程结束后,她还打算为自己安排一趟前往东亚国家的邮轮旅行。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铁路部门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持续打造“京和号”“齐鲁1号”“潇湘号”“天山号”等旅游列车品牌,在旅游热点城市间加开旅客列车,激活“旅游列车+”经济,拓展消费新场景。今年前8个月,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551列,同比增长26.1%,较好地服务了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
“适老”又“悦老”
银发旅游市场的兴起,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另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9.9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旅游专家、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发旅游群体显著扩大,并且新一代银发群体展现出了更好的健康条件、更充裕的休闲时间、更新的消费理念、更频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强大的消费能力,银发旅游群体逐渐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银发旅游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24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对银发经济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今年1月份印发的《行动计划》从四方面部署更好满足银发群体的旅游服务需求。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份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