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北工大主动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以绿色化、数智化理念,持续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北工大风格、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作出新的贡献。
人才是提升高校学术水平、科研产出与育人质量的核心要素。“十四五”以来,北工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需求,着力构建“引才精准化、育才系统化、留才暖心化、用才科学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我们构建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通过不断完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学校成功引育战略科学家5人;新增入选国家杰青同级别人才34人,增长142%;新增入选国家优青同级别人才39人,增幅达205%。136人入选2025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排行榜”,41位学者进入“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3支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占比从“十三五”末的62.02%提升至67.4%,正高级职称教师增长33.9%,副高级职称教师增长29.5%,博士后站点总数达到19个。教师队伍整体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北京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华网:作为北京市属高校的“排头兵”,学校如何通过成果转化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聂祚仁:北工大始终以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首要任务,在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打造“校企联合体”,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推动“空间共享、技术共研”的深度合作。创新推出“先赋权后转化、先赋权后行权、先转化后奖励”三元联动机制,将成果转化成效纳入职称评价体系。
深入推进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目前该创新区已吸引197家科技企业入驻,汇聚了包括3位院士、9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团队,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160项,覆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创新集聚效应。未来,这里将成为学校有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核心阵地,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还通过布局成果转化工作站、建设“成果超市”、激活技术经理人队伍等举措,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