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从工具变“数字伙伴” AI可穿戴设备“开挂”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11-12 16:15:19 | 3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晨醒来,无感佩戴的智能戒指,早已将一晚的睡眠质量、心率波动传送至手机App,并生成睡眠报告;出门通勤,戴上智能眼镜,导航路线直接投射在视野里,还能语音指令回复工作消息。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更加深入地融入日常生活,曾经的“新奇尝鲜”产品,如今已成为人们健康管理、高效生活的“数字伙伴”,百度、阿里、华为等巨头的持续创新,更让智能穿戴行业焕发全新活力。

 

关注“健康改善” 智能穿戴改变生活

 

早晨上班匆忙出门时,手腕上的智能手表突然震动提醒:“今日降雨概率超过50%,记得带伞”;到了单位,它又发来提示:“上班打卡了吗”;下班后,一句“离驿站还有200米,记得取快递”再次响起。手表像贴心小助理般随时给出贴心提示,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日常。

 

过去十数年间,智能穿戴设备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的快速演变。简立方《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体验设计研究报告》显示,早期产品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以智能眼镜、医疗贴片为代表;2010年后,智能手表、手环开始普及,健康监测与运动记录成为核心功能。2020年后,远程办公、健康管理等需求激增,推动设备从常见的手表、手环拓展至眼镜、戒指等多元形态,应用场景也从基础的健康监测、运动记录,延伸到效率管理、情绪陪伴与智慧生活。如今,随着AI与多模态感知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穿戴设备正逐步从“工具”向“数字伙伴”转变。

 

数据显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1798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突破9952亿美元。在中国市场,2024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为99.99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29.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4.3%。

 

人们对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用户主要关注“运动计步”功能,如今“健康改善”已成为核心需求。2023年用户对健康改善的关注度已从2016年的0%上升到50%,而对计步的关注度则从94.5%下降到65.9%。外观和社交分享的需求也在增加,从2016年的0.8%增长到2023年的31%。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报告显示,续航不足是用户最核心的痛点,超过七成用户希望设备能实现7天以上连续佩戴,但目前多数产品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电池续航问题导致的用户放弃率达21.4%。交互设计的复杂性也成为痛点,老年用户因功能入口分散、操作复杂,首次体验失败后更容易放弃使用。对此,行业正通过适老化设计、语音控制、游戏化引导等方式优化体验,降低使用门槛。

 

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朝着“生态枢纽”的方向发展,与手机、汽车、智能家居实现深度联动,打通健康、出行、办公、娱乐等多元场景。AI技术的持续赋能,将推动设备从“被动记录”全面转向“主动服务”,为用户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智慧体验。 

 

翻译导航全能 国产AI眼镜崛起

 

“xxxx,帮我记下车停哪了?”在地库停好车,只需唤出语音助手,即可拍下车位信息;陪孩子在公园玩耍时,不用腾出手拿手机,发出“记录此刻”的语音指令,眼镜就会自动拍摄高清视频。平时,随时随地记录日程、记录电话,甚至物品收纳的位置,都不在话下。今年“双11”期间,百度、阿里、BOLON、影目、联想等巨头纷纷抢在黄金销售节点发布AI智能眼镜,新品集中爆发。

 

“很多时候,拍到比拍好重要。”这是不少影像创作者或爱好者共同的心声。百度、BOLON(与Rokid合作)、大朋等厂商,近日推出了一批以“拍摄”为核心功能的AI眼镜。它们更像是“穿在脸上的运动相机”,以相对亲民的价格切入市场,主打解放双手的第一视角记录,辅以基础的AI助手功能。

 

开会时想流畅发言不用提前背稿,带近眼显示功能的眼镜就能当提词器。AI眼镜还有另一大阵营,以阿里巴巴、影目、联想等厂商推出的带显示功能的产品为代表,它们能实现导航、翻译、办公等复杂操作,力求打造真正的“随身超级助理”。这些产品除了核心的显示功能,还各有专属优势。如夸克AI眼镜深度融合阿里生态——内置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无缝对接高德实现近眼导航,对接支付宝实现“看一下”安全支付、对接淘宝实现AI比价等实用功能。影目INMOGO3定位为“AR+AI”多模态眼镜。它在显示的基础上,强化了AI交互能力,尤其在智能翻译上支持77种语言,并高调宣布携手中国移动、蚂蚁集团、腾讯应用宝、智谱AI等巨头共建生态。联想V1AI眼镜主打38克极致轻薄,并且可实现单、双目显示切换,定位翻译、提词、导航等生产力场景。

 

2025年被称为AI眼镜的爆发年。IDC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中国市场表现更为抢眼,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45.5%。中国供应链在这场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美银证券报告指出,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厂商来自中国。从摄像头、光波导到整机组装,中国供应商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全球市占率均超过50%。现在买智能眼镜,无论是性价比高的入门款,还是功能全面的高端款,都能找到优质的国产品牌。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智能眼镜会越来越普及,说不定未来几年,它会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