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孙中山研究工作,中华书局起了极大的作用。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编辑出版了11卷、8千多篇著作、500多万字的《孙中山全集》。它在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出版第一卷,到1985年孙中山诞生120周年时出齐。这是一部比较完备、编校精细的《孙中山全集》,尽管后来又发现了一些此前没有征集到的佚文,但基本文稿大体都已包括在内,引起海内外的瞩目。我把它置在书柜的醒目位置,经常取用,有两卷已快翻烂了。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部负责人刘德麟、何双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同我都很熟悉,中华书局还主持编辑了一套“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包括黄兴、宋教仁、廖仲恺、蔡元培等人的文集和章太炎的政论选集。如果没有这些书,我和胡绳武教授合作写完150万字的《辛亥革命史稿》就会增加不少困难。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也给我很大助益。这部书分为民国史、人物传、大事记三部分,从1978年开始出版“大事记”的第一册,到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这套由李新同志担任总主编、一百多位学者集体编写的36卷本《中华民国史》全部出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比较详备的民国史,也是中华书局对新中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要谈我和中华书局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复兴文库”的编纂工作。
这部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和编选逻辑,收录从鸦片战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方方面面的重要文献资料,卷帙浩繁,由几十位各有专长的学者担任各编、卷主编。中华书局专门成立了文库编辑部。我因被指定为编纂工作负责人,遂与中华书局有了更多的交往。因为“复兴文库”工作还在进行过程中,这里就不多说了。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10周年。回顾自己从少年时代接受启蒙教育时起,到如今年过九十,仍在同中华书局亲密合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微薄力量,实在深深感慨系之。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华书局一定会继续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出版事业的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