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史金波与西夏学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46:00 | 4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译释西夏社会文书的基础上,史先生从多层次、多角度透视西夏社会经济。他撰写的《西夏经济文书研究》一书,首次用西夏经济文书系统研究西夏社会经济,该书“结语”部分描述了西夏黑水城地区经济生活的鲜活场景,再现了西夏晚期社会经济面貌:

800年前在黑水城一带的西夏农民生活在黑水河畔,这里居住着番族(党项族)、汉族、羌族(藏族)、回鹘、契丹人,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大食人。他们耕种着水浇地,种植着麦、谷、大麦、糜、秫、豆类等;他们居住在自己耕地的房院中,养畜着马、牛、骆驼、羊等家畜,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穿着不同民族服饰的人,络绎往来,随处可见。一般人穿着番布和汉布做的衣服,有钱人则有绢帛可穿。当地农民耕地不少,春种秋收。他们要向政府缴纳耕地租税,计量小监在收粮库门口收租粮,旁边有检视官员监察;收完租粮要付给缴粮农民收据。此外农民还要负担役工、缴纳草捆,特别是还要缴纳数量不菲的人头税,种水浇地要缴纳耕地水税。秋收以后,农民完粮纳税,车载畜驮,来往于途。农民平时尚可温饱,但一遇荒旱便食粮紧缺。特别是贫困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春季,因乏食,一些贫困人家不得不以高利贷借粮,利率超过五分,甚至达到倍利;有的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土地或牲畜,以换取度日口粮,走上更加贫困的道路。当地的地主和寺庙则乘机盘剥,大肆兼并土地。在寺庙中贷粮、卖地、租地、卖牲畜、租牲畜的农民等候着书写契约,准备在契约的当事人或证人下无奈画押。更有甚者,其最底层的奴隶、半奴隶状态的使军、奴仆无人身自由,被主人像牲畜一样买卖,孤苦无告。这里往往是以物易物进行交易,也使用铁钱和铜钱,金、银也是流通的货币。交易之后有买卖税院的官吏收缴买卖税,登记钤印。这里基层有里甲组织,与军事组织溜抄相结合。汉族地区民间互助的社邑组织也在这里存在,被称作“众会”。家有疾病、丧事,会众带来粮食前来慰问。这里一直到西夏末期都处于西夏政府有效管辖之下,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官、私文书。熟悉西夏文的先生忙着书写各种文据……

三十载整理珍稀文献

文献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长期以来,资料匮乏是西夏研究的主要瓶颈。俄藏黑水城文献数量巨大,其中绝大多数是西夏文文献,有8000多个编号,约20万面,学术价值极高,但过去刊布的文献极少,很多重要文献长期不为人所知。中国学者迫切希望出版这批文献,以改变西夏学资料匮乏的困境。经过多方努力,1993年,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达成协议,出版该所所藏黑水城出土的全部西夏文、汉文以及其他民族文字文献。

为及早公布资料,完成合作出版西夏文献的任务,史先生率队于1993年、1994年、1997年、2000年四次到俄罗斯工作。他们早晨带着午饭开始工作,一直到中午12点,匆匆吃完干粮,马上又接着忙碌,直到傍晚才回到住处,晚上还要核对当天拍摄的胶卷。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始终保持热情,兢兢业业,不耽误一个工作日。由于饮食条件差,长期吃干冷食品,第二次回国后,史先生患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至今难以治愈,但因工作需要,他后又两次赴俄工作。

西夏文草书书写因人而异,识别难度大,整理这些文书,既需要学术能力,又需要十足的勇气。自1997年发现西夏文社会文书后,史先生就决定去识读它们,为出版这些社会文书做定题工作。

破解一件西夏文草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反反复复地识认、揣度,很多文书要琢磨数十遍甚至上百遍。无论工作多忙,史先生都要挤出时间译释这些文书。即使出门在外,不管是在公交车、地铁上,还是在候机室、飞机座舱内,他都会拿出西夏文文书来识读。经过6年摸索,2003年,他整理出一份初稿,但自己不满意,希望再花些时间尽量把整理、定题的工作做得更好些。然而,这就不得不推迟《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出版,他压力很大。史先生给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蒋维崧写信商量:“这批西夏文文书少部分比较完整,绝大多数是残卷,往往无头无尾,很多只是残页或残片。这给定题带来很大困难。”“这批文书数量很大,且基本上没有整理基础。不似汉文文献有孟列夫的目录,其他西夏文文献有克恰诺夫等人的目录。”“当我经过几番修改,把这个初稿完成时,我的心情并不轻松。你们会看到,这个目录是比较粗糙的,甚至是不成熟的。”“西夏文草书的难度、基础的薄弱、文书的残损、数量的巨大,与我们的工作时间差距太大。”“我和你们一样,希望这套书的汉文部分和西夏世俗部分尽早完成,然而我也深知你们和我一样,希望它完成得很好,能够符合学术规范,为学术界提供经过科学编辑的资料。尽管我也参考了不少汉文社会文书,特别是唐、宋时期的文书,但由于草书的未能尽解,在文书的分类上一些文书仍没有很大的把握,在定题方面还不能说很规范、很准确、很细致。我想根据这两年进展的情况,如果假以时日,再花一两年时间,西夏文草书会有更大的进展,可能会拿出一份比较满意的目录来。”他郑重建议上海古籍出版社推迟这3册西夏文社会文书的出版,率先出版较容易编辑的佛经部分。

《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出版计划是依据俄罗斯专家登录的目录制定的,原计划第1至6册为汉文文献,7至11册为西夏文世俗文献,从第12册开始出版西夏文佛教文献。西夏文社会文书的发现打乱了原出版计划。发现这批西夏文社会文书时,第11册已经出版,出版社因此改变了出版计划,增加3册,将这些社会文书放在第12?14册出版,第15册以后再出版西夏文佛教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同意暂缓出版这3册西夏文世俗文献,不过没有同意先出佛教文献的提议。2005年,史先生提交了《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2?14册社会文书部分的定题目录。尽管其中仍有部分残页难以定题,已定题的仍有进一步推敲的余地,但比起初稿有了很大改进。《俄藏黑水城文献》于1999年出版第11册,2006年出版第12册,中间停滞7年。2007年出版第13册,2011年出版第14册,中间又停滞4年。西夏文社会文书编辑的复杂过程,没有参与其中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外界产生了不少误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