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王冠丽 尽心竭力传承白派艺术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天津日报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33:00 | 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为今用

白派评剧锦上添花

筱白玉霜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大戏共有10出,但其中有些剧目已经不适宜公演。王冠丽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挑选剧目,请业界专家、剧作者协助编改,完成了《韩玉娘》《庚娘》《孔雀东南飞》《马昭仪》《海棠红》等大戏。俗话说,“书听生,戏看熟”,但这几出“新戏”一上演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究其原因,王冠丽说:“虽然这几出戏都是筱白玉霜没有的,但因为剧情合乎常理,而且弘扬了正道,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用心挖掘、巧妙安排,使其自然流露、顺理成章,因此观众才会认可。”

戏曲是综合艺术,演员需要音乐、舞美、音响、化妆、服装等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一棵菜”之势。表演要像模像样,唱的板式腔调要合理,唱得要够味够劲,反调、大悲调、小悲调等白派主要特点都要充分展现,才能让观众听了过瘾,才能算作高质量的表演。同时,一出戏的时长也很重要,白派剧团新编和改编的戏都在两个小时左右,比之前的要短、要精练,这样既能让观众过足戏瘾,又不觉得累。

这十几年,白派剧团排演了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剧目50余出,王冠丽主演的剧目有20余出。斐然的成绩得到业内外人士一致认可,作为地方戏像音像录制试点单位,有19出剧目被列入“中国像音像集萃”,在央视戏曲频道反复播出,备受观众喜爱。

几年前,在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肖桂云的建议下,剧团把白派经典剧目《韩玉娘》拍成了电影。这部电影在2019年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海棠红》是上世纪30年代白玉霜主演的一部电影,遗憾的是影片没有留存下来。白派剧团决心重新编排这出戏。虽然没有可借鉴的资料,但关于这出戏的民间传说很多,王冠丽就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加以分析整理,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搬上舞台,也搬上了银幕。有人说这出戏继承了白派,也有人说应该算新编戏,因为所有的台词唱段都是新写的。

承前启后

年轻演员薪火相传

白派剧团能有今天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局面,与热爱评剧、热爱剧团的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剧团就像一个团结互爱的大家庭,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用对人、用好人,充分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尊重大家的劳动和付出,成为剧团保持凝聚力、向心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白派剧团有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那就是固定人员与临聘人员相结合。建团初期在编人员只有20人,现在也只有35人,人员不够用时,根据剧目需要临时选聘,受聘人员均出于自愿,因此格外珍惜,演戏也格外认真。剧团减轻了负担,避免了机构臃肿。

白派衰微的原因之一是后继无人,尽快培养新人、推出新人迫在眉睫。为此,剧团从成立之初就与天津戏校合办了一个“白派班”。他们认真总结了戏班师父口传心授和戏校老师培养学生的优缺点,采取戏校与剧团相结合、上课与上台相联系的教学方法,即基本常识、基础教育、基本功的训练在戏校完成,同时剧团最近上演什么戏,授课时就尽量教什么戏,帮学生尽早熟悉舞台。

初入学的新生到剧场观摩演出;慢慢开始跟着跑龙套、扮侍女;再大一些就安排他们演配角,从演无关紧要的小角色到演重要一点的配角。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的在舞台上找答案,舞台上没搞懂的回到课堂上问老师。学生们进步很快,有的学生十五六岁就扮演了重要配角,有些优秀学生还没毕业就唱了主角,演了大戏。

王冠丽提出: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演专场。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舞台实践水平,按规定还能得到演出补贴,钱虽不多,但对他们来说很新鲜,积极性更高了。对剧团来说,由于有了新生力量,许多角色也不必再外聘演员,可以说一举多得。

白派班其实并不局限于白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特点和优长,培养其他流派的新人同等重要。比如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爱派,现在很少有人唱了,剧团安排几个学生专门学爱派,王冠丽还聘请爱派传人来传艺。现在他们已公演了好几出爱派大戏,都有不错的反响。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中国戏曲学院都非常重视白派剧团的这种教学方式,相关领导和专家专门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学生们的演出,中国戏曲学院更破例以这个班为试点,对学生们进行远程教学。学生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王冠丽很高兴,同时更看到了评剧艺术的希望。

走下舞台

评剧艺术深入百姓

作为党培养起来的新一代评剧演员,王冠丽以最好的艺术奉献时代、奉献社会、奉献人民,这是她的初心与使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表达文艺工作者对党的赤子之心,剧团上演了筱白玉霜的革命题材代表作《金沙江畔》,并完成了以杨开慧烈士革命事迹为题材的评剧《骄杨》的排演。

《骄杨》给了王冠丽一次全新体验,对于白派剧团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剧本是新的,唱腔设计是新的,表演方式是新的,舞台设计也是新的。在党史专家的辅助和知名导演的指导下,经过几次预演,发现问题、修改剧本,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那段时间,王冠丽沉浸在杨开慧的世界里。这位外柔内刚、不爱讲话却坚定果敢的女性,用温柔支持丈夫、教育孩子,用赤诚护佑乡里,最后为了理想和信仰献出了生命。王冠丽从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里感受到毛主席对妻子的深情,在角色演绎时表现出杨开慧作为妻子的温存、作为母亲的慈爱、作为女儿的孝顺。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理想是超越亲情的大爱,唯其如此,才能在面对屠刀时表现出英雄般的勇敢。《骄杨》第一次公演,获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以戏曲传承民族精神、以戏曲弘扬真善美,王冠丽欣慰地对团员们说:“我们做到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