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生于铁画世家的储金霞
16岁跟随父亲铁画大师储炎庆
学习铁画锻制技艺
如今从事铁画创作近60年
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屹立在人民大会堂
贵宾接待厅门外的《迎客松》
即为芜湖铁画的代表作
也是她与父亲共同的作品
接过父亲的锤子和钳子
以锤为笔 以铁为墨
化砧为纸 锻铁成画
储金霞在敲敲打打中走过60年
也从一位小家碧玉的少女
成长为矢志不渝的“铁娘子”
作为铁画艺人
不仅要掌握锻钻焊锉等基本工序
还要学会剪纸、木刻、镶嵌
好的铁画作品
远看墨色淋漓
近观锤痕斑斑
叩之叮咚有声
抚之铮铮骨立
富有力量的美感
铁为肌骨画为魂
她说
在她的人生词典里面
好像只有 “铁画”两个字
“铁画是我的精神支柱
再辛苦我也要守住这个行业
我现在什么保养都不需要
唯有铁画艺术养颜”
三星堆文创潮玩的出圈密码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
珠江源的千年陶瓷古村
于和伟:剔除成功的重复,新生角色的血肉
“村字号”频闪光,“土味”浪潮魅力何在?
每周都在迭代!人形机器人为啥进步“神速”?
一双童鞋背后的中国“智造”
宏大历史也可轻量化叙事——评微短剧《怒刺》
广西柳江:田园欢歌庆丰年
青藏高原东麓的年轻“守艺人”
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中国队在2025年FIRST全球机器人挑战赛获三个奖项
新疆和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
冯胜勇:电视剧创作人才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超越前人
农光互补“绿生金”
“平台+服装产业”双向赋能 解码“柔性制造”里的“数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