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一“梅”扎根高原播绿 半生只为暗香徐来

来源: | 作者:张强 | 发布时间: 2023-07-08 19:39:00 | 23 次浏览 | 分享到:

烈日灼晒、寒风凛冽,她每年野外作业超过200天,不在山上种树,就在苗圃育苗。平均每天徒步10多公里,一双鞋最多两三个月就穿坏。脚掌磨出水泡、长出老茧,每月要用刀片刮下厚厚一层,走路才不硌脚。

褪去柔弱青涩,昔日“小姑娘”成为高原绿化“女强人”。张锦梅先后和同事一起引进上百个树木花卉品种;探索出杨树等8个品种的育苗移栽技术规范,造林成活率超过85%,并编制成为地方标准;累计育苗上千万株,种苗供应与繁育技术覆盖青藏高原各地。

“培育适宜高原树种,这是天大的事”

“国家要求加强种质资源建设,我们有着切身的教训与感受。”经历太多树种在高原“水土不服”,张锦梅深感加强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30多年前,由于青海高原本土植物品种、数量有限,开展绿化需要从外地引进。大量树木、花卉品种必须经过引种、栽培、驯化,验证适应高原特殊气候后,才能推广种植。

然而,此前引进花卉树木开展绿化时,由于缺乏有效规划,引进树种“多、乱、杂”问题逐渐显露。大量外来树种连适应性都没有通过验证,就被盲目引进种植。不仅景观效果不好、稳定性差,养护成本还高,导致了资源浪费。

“有的地方出现好几种不同的树,有的高大茂盛、有的低矮枯槁,看上去乱七八糟。”张锦梅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四世同堂”。而更令她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曾盲目引进北方地区常见的河北杨大量种植。“刚种下去成活率高、树形优美,但不到3年就大面积病死。”

“三江之源”建设绿色长城,究竟应该以乡土树种为主,还是外来树种为主?这让张锦梅陷入了沉思。

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张锦梅研究发现,河北杨在海拔超过2600米的多数地区,由于土壤热积温不够无法正常生长,“高原环境特殊,必须培育适宜树种,这是天大的事”。

相较于一年一茬甚至多茬的农业育种,由于树木生长慢、育种时间长,林业育种的育苗、试验环节,一个周期至少要3至5年,甚至更长。尤其是在青海,要求树种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夏天热不死,冬天冻不死,春天旱不死。“林业工作者辛苦一辈子,选不出一个良种,太正常不过。”

青海杨是青藏高原上的本土树种,抗旱耐寒固沙效果好,但因分布散落、牛羊啃食,处于濒危。得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村的杨树沟,还有一片树龄200年左右的天然青海杨,张锦梅和同事立即动身前往。

“从村里到杨树沟途中有段沙漠,只能徒步穿越。”找到零星散布的青海杨后,张锦梅赶忙做标记、采种条、采花序,“紫外线太厉害,大家脸上都针扎般疼。连车里的几个苹果,都晒得像被开水煮过。”

采集种条只是育种第一步。张锦梅采集的青海杨枝条,先要经过3轮无性繁殖扦插,选出优势种苗单株扩繁,再进行扦插繁殖、区域试验,待成熟开花,才能选出良种。“一切顺利至少要8年,开展花粉杂交的有性繁殖,至少还得再等两年。”

2005年,张锦梅前往海西州格尔木市考察选育树种。蚊子通过撕烂的裤管钻进腿里,腿上叮咬的疙瘩密密麻麻。更意外的是,出差途中还遭遇翻车,坐在副驾驶的她锁骨骨折,受伤严重。

送到医院后,由于锁骨骨折处理难度大,不能用钢钉石膏固定,张锦梅只得把右臂挂起,让锁骨自然恢复。“绑起来之后,整个右手都不能动,连握拳的力量都没有了。”张锦梅说,到现在她的右锁骨都比左边要高。

医生要求她至少居家休息3个月。但两周后,“吊着”一只胳膊的张锦梅又出现在苗圃。

家人和同事劝她多休养一阵,可张锦梅放不下400多亩育苗基地和正在进行的选种试验。“选种观测不能断茬,否则容易前功尽弃。”张锦梅宽慰家人和同事,“虽然手不能动,但腿脚是好的,每天下地看看苗木,自己也安心。”

经历近10年的繁育和比对,张锦梅终于选出“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青海杨良种,并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的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3至5年。

“好苗子必须尽快推广种植。”想起林场里一排排新生的杨树苗,张锦梅锁骨骨折刚愈,就连夜回到办公室,写申请,打报告,“建立育苗基地,一刻都不能耽误”。

不到3年,张锦梅带领团队先后建立了杨树良种繁育、城镇绿化大苗培育和花灌木培育3大规模育苗示范基地。育苗生产总规模达到57.3公顷,培育各类花卉苗木品种30余种,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50余万株、杨树种条100余万根。

眼下,这批在基地栽植培育的青海杨良种已在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筑起一道道防风固沙、美化高原的“绿色长城”。

张锦梅所在林场也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全国特色种苗基地”等称号,获批为国家重点杨树良种基地,成为西宁市主要骨干示范苗圃。团队先后选育出西丰杨、小叶杨、青杨雄株等一批良种,明显改善青海杨树品种退化等问题。

长期从事杨树育种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樊军锋,曾与张锦梅多次合作选育树种。“和张所长共事多年来,她真不是一般的能干,而且特别能吃苦。”樊军锋说,张锦梅在生产、育苗方面的丰富经验,都是靠两条腿跑出来的,“引种、扩繁、推广,一个个项目接着做,每个环节都是自己带队干,无处不体现她对林业的热爱和情怀。”

“丁香静静开,暗香满城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