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黄旭华:许身报国铸辉煌

来源: | 作者:伍豪 | 发布时间: 2023-07-08 19:39:00 | 2260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旭华:许身报国铸辉煌

黄旭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镇。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出任第一代核潜艇副总设计师、第二任总设计师,历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曾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1月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 ??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王艳明 杨艺

每天,当朦胧的晨曦洒在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的庭院中时,在进入大门500余米左侧的一个绿树环绕的小大理石广场上,一位中等身材的银发老人正闪转腾挪,静则马步吐纳、动则弹腿跳跃,时急时缓、张弛有度。约半小时后,老人面庞红润,遍体生津,闲庭信步。倘若动问老者的尊姓大名,三三两两的围观人群兴许会在对你报之以白眼后说,你连他都不知道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数度跋涉 艰难求学

1924年2月24日(农历正月二十),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镇。父亲黄树?,衔勇救抗日义士之壮举;母亲曾慎其,积救死扶生之善行。设育黎(黄树?号)药房,兼营农商,阖家悬壶济世、仗义疏财、享誉乡里。黄旭华3岁即随母亲遍颂圣歌,4岁入教会学校给仲兄伴读,11岁在作矶小学读高小时深受苏剑鸣老师影响,为其科学思想及普通话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春节后的第四天,黄旭华在长兄的带领下,辞别双亲弟妹,背着书籍行囊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求学之旅。经过整整4天的步行跋涉,兄弟俩终于抵达了因日寇侵略而迁入揭西山区的百年名校聿怀中学。在日机的轰鸣声中,在婆娑的甘蔗林里,在仅能遮风挡雨的草棚下,黄旭华不畏艰辛、系统地接受了较为全面的科学文化的学习,不仅成绩优异,还培养出了顽强不屈的毅力。

1940年夏,战事吃紧,黄旭华已无法坚持在聿怀的学习,只能辞别聿怀,意欲追随大哥去广西桂林中学读书,从而再度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北上梅州,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只好在广益中学栖身一载。

1941年夏初,在侥幸躲过一次饿毙之后,黄旭华三度开始了漫长的惊险之旅。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整整两个月的晓行夜宿、舟车劳顿,终于在8月初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从而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

在历史悠久的桂林中学,黄旭华接受了更为严格而系统的学习。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柳亚子女儿、出任过宋庆龄秘书的姑苏才女柳无垢的渊博学识,秉承了数学老师许绍衡的代数才赋,而且感染了柳无垢、巴小泉等老师的光明磊落、抨击时弊的崇高精神与进步思想,并激起了他对于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1944年6月,日寇的铁蹄逼近桂林,黄旭华在匆匆结束高中学习后,四度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出广西、越贵州,走走停停、历经艰险,虽终在8月底抵达重庆,但既错过了各大学的招考,又丢掉了唐山交通大学的录取,别无选择,只好在国民政府所办的特设大学先修班栖身学习。一年后,黄旭华终于收获自己的梦想,既获得了中央大学的保送资格,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国立交通大学录取。最终,他选择了科学救国之路,进入了国立交通大学造船专业学习。

风雨如晦 涅?交大

在黄旭华的人生旅途中,交通大学的学习历程堪用扎实、华丽、杰出、惊险来形容,即扎实的专业学习、华丽的思想转变、杰出的文艺才能、惊险的对敌斗争。

黄旭华在交通大学学习的四年,正是中国历经巨变的多事之秋。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精神让黄旭华夯实了坚固的技术根基和创新思维。在此,他既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知识体系与科学观念的熏陶,又得到了国内诸如叶在馥、辛一心、杨?等国内造船大师的耳提面命,虽然他的专业成绩不是优秀的,但是这种深得精髓的专业培育为他日后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石。

如今,黄旭华在回顾交通大学学习生涯时,让他记忆深刻且总能侃侃而谈的并非其专业学习,而是其叱咤“山茶社”、领衔学运、参加地下党、智斗敌特的精彩人生和惊险故事,而这一切,又源自于其加入“山茶社”。

黄旭华在儿时及中学学习期间,大约是出自天赋,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口琴、扬琴、小提琴演奏,虽说技艺也许一般,但在当时的学生之中算是文艺才子了,又兼小时候表演话剧、歌剧的本领,更使他在当时的学生中显得出类拔萃。于是,在于锡?的引导下,他加入了交通大学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

在“山茶社”,黄旭华的组织才能及文艺天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黄旭华们通过这个阵地,以各种形式演出大量蕴涵进步思想的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黄旭华也因为在“山茶社”的卓越努力不仅成长为“山茶社”后期的负责人,而且其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实质性的演变,逐步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山茶社”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史上首屈一指的学生社团,在上海学运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