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李晓林:一位民建会员的中国梦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伍豪 | 发布时间: 2023-07-20 15:01:30 | 103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慈善家李晓林博士,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实现了历朝历代历届都未完成的世界壮举时,我感到振奋而光荣,深受鼓舞和激励”。李晓林先生说,“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我们还需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发挥慈善事业三次分配的作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而接续奋斗。”


      1969年,李晓林走出中学校园。五十多年来,从兵团战士到央行干部,从商人到优秀企业家,到获得国家荣誉表彰的慈善家,他经历了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改革开放、辞职下海、实业报国、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从一位年轻的北京小伙,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完成一名兵团战士到企业家再到慈善家的华丽转身。


钱粮胡同,慈母教子


      钱粮胡同,是北京从城区一个建于元代的胡同。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在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官方铸造钱币给官吏发放薪饷的地方。薪饷即钱粮。


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即便出生在这个“有钱有粮”的地方,和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李晓林一家也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当时如果家里改善伙食,烧好米饭,母亲会在米饭锅里划一个十字分给四个儿子们吃,给父亲单蒸一碗米饭,粗茶淡饭,母亲只吃些残汤剩饭就是一顿晚饭的全部。


       母亲陈淑芳,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慈爱的女性。每每回忆起母亲,李晓林都会缅怀,“我记忆中母亲对街坊四邻非常热心。当时哪家有困难,第一个过去帮忙的肯定是我母亲,她经常要我们踏实做事、善良做人,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与人为善,我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长大后,在母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李晓林将朴素的悲悯之心、与人为善之举,升华为为国为民的情怀。


胡同里的孩子,守卫边疆的战士


       北京胡同里的少年,志在边疆,保家卫国。中学时,李晓林最喜欢吟诵的诗句是:“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1969年4月,刚满16岁中学毕业的李晓林,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告别父母,背起行囊,踏上北上的列车,2000公里外的北京,成为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戍卫祖国北疆的大好河山。


       当时的北国边疆,边境局势风云变幻,“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这一系列来自中央关于备战的指示响彻整个中华大地。他所在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26团,战士大部分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知青,虽隶属生产建设兵团,但在建制上与解放军步兵团一样,承担边防守卫和战备值班任务。


       回忆起戍边时的艰苦与磨炼,李晓林经常分享一个故事:“那时战友们都是长身体的阶段,却一年也吃不上一顿肉。我是司务长,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于是我想方设法花低价买了一窝猪崽。结果没多久一场猪瘟下来,只有两头活着。好不容易养到腊月二十九,大家发现这两头猪是患有传染病的痘猪。因为听说人吃完这种染病的猪肉,病毒能潜伏20年,无奈之下大家便把猪掩埋了。但是到了晚上,大家觉得可惜,炊事班又把猪挖了出来。第二天炖了一大锅,百十号人全部吃光。”


       故事很短,却字字扎心。六年兵团岁月,被视作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这也为他日后的商场拼搏埋下了果敢、坚韧和笃定的种子。很多年后,他用北大荒精神回报龙江人民,先后在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投资数十亿元。


2000元,商业浪潮里的下海干部


       1976年,结束6年的戎装生涯,李晓林回到北京,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一干就是11年,兢兢业业,通过个人努力,从一个普通干部升任科长,并进修完大学管理学课程。沐浴在改革开放潮流与春风里,时代的弄潮儿会难以抑制憧憬和冲动。风华正茂、前途似锦的干晓林,毅然放弃令无数人羡慕的大好前程,毫不下海跨越到商业浪潮中。


      下海之初,李晓林以家中存款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第一笔生意就挣了8000元。尽管那是一次极简单的“找便宜电缆、高价卖出去”的贸易单子,但第一次的成功和家人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他经商的决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