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李晓林:一位民建会员的中国梦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伍豪 | 发布时间: 2023-07-20 15:01:30 | 10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助力中华骨髓库建设


       兑现儿时对母亲的承诺,开启了李晓林慈善之路。他个人先后累计捐赠近亿元,支持我国医疗卫生、教育助学、乡村发展、社会救助和赈灾救灾等事业。


       二十年前,人们一听白血病,立马色变,大多数人都将白血病跟绝症、死亡联系在一起。当时的中华骨髓库,配型数据只有两万多例,还面临不能及时维护,数据库已出现数据丢失,骨髓捐献者失联等问题。


       2002年,李晓林一位挚友从台湾举家来到北京发展。朋友的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无奈之下,他的朋友只能重回台湾,并在那里完成骨髓配型成功。


      这件事,对李晓林的触动非常大:“对于我国当时400万例白血病患者来说,2万份资料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白血病患者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有一种责任感让我按捺不住自己。



      2003年初,李晓林主动联系中国红十字会并倡议建立中华骨髓博爱基金,并带领11位民建企业家会员向中华骨髓库捐赠225万元。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达311万,累计捐献13012例,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最大的华人骨髓库。


       为了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李晓林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两会”上,相继提交了《关于加快中华骨髓库建设的提案》、《关于如何解决白血病手术费用的提案》、《关于将地中海贫血患者救助纳入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提案》等政协提案,以及《关于将“乡村儿童大病医保”纳入健康精准扶贫政策的建议》等人大建议,同时捐资设立“思源骨髓基金”救助家庭困难白血病大学生,并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级媒体,为中华骨髓库的发展、白血病纳入医保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致富思源,倡导发起“思源工程”


        2005年,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李晓林捐资20万元援建一所林达思源小学。在捐赠结束后,李晓林坐上汽车返程时,回头望着身后孩子们不顾飞扬的尘土,边追着他车子边大声喊“谢谢”,他的眼眶湿润了。


       孩子们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李晓林的内心深处,他看到了此生都难以忘却的景象:“回头看窗外,孩子们全被裹在汽车扬起的尘土里,隐隐约约能看见已经洗得没了颜色的蓝校服、红领巾。那一刻我不禁红了眼眶,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很惭愧!”


     “有人出现经济苦难,捐助一些钱,这是善举。但单纯的投钱并不是做慈善,只有将慈善常态化,让其形成一个可以良性允准的产业链,才能真正造福一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05年10月,为倡导民建会员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应有的力量,李晓林建议发起“思源工程”活动,注册成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得到成思危、张榕明两位国家领导人的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



       同年12月,民建中央在民建60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启动“思源工程”,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以“思源工程”为载体,凝聚会内外的扶贫力量,联系海内外爱心人士,为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的2007年3月,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正式注册,同年7月份举办揭牌仪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担任首任理事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陈昌智担任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李晓林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怀揣黑纱做慈善,锻造英雄集体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成思危,把《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交给李晓林,“相信你,你能办好”。那时候“我什么都没有,我们自筹了800万元注册资本(不动本),李晓林拿着一张“纸”,开始了以全国公募基金会为平台的扶贫之路,找民建会员,募集办公桌椅、募集办公电脑……”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成立不到一年,冬季的北京寒风瑟瑟,千里之外的南方,正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李晓林身先士卒,向全国民营企业家倡议发起“思源·冰雪援助行动”,联合《北京青年报》社,为受灾地区募集善款1015.53万元,筹集救灾物16100件,创下了当时平面媒体与基金会合作募集款物的最高纪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