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游客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游览(资料图)。
新华社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若辰
在位于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内,有一幅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室内环形浮雕壁画,名为《中华千秋颂》。从悠悠远古到我们亲历的时代,这幅镌在石头上的长卷,用200多个人物,勾连刻画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壁画上,这些在中国历史星空划出过耀眼光芒的人物中,有两位外国人,一位是利玛窦,另一位就是我们要讲的主角——马可·波罗。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7月26日至11月24日,由135件中意文博机构珍藏的展品构筑起的“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物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静候知音。展品包括抄本、油画、雕塑、珠宝、陶瓷、钱币、玻璃制品、纺织品、插画等类型,均出自13世纪至20世纪——正是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向西方开启瞭望东方文明的大门、亚欧大陆跨文化交流就此浩浩汤汤的岁月。
在7月29日的展览开幕式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现场致辞中表示: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镌刻在《马可·波罗游记》不可磨灭的篇章中,让人们了解到当时的欧洲很少有人能够想象的复杂而有序的文化。
马可·波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外国人”之一,他也亲身经历了那场广为人知的“China Travel(中国游)”。700年之后再看这段旅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传奇之旅
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起源于他的父亲尼科洛·波罗和叔叔马泰奥·波罗。
这对威尼斯商人兄弟,为了东方巨大的商业利益,于1259年第一次前往中国。1265年,忽必烈接见了波罗兄弟。这位东方庞大帝国的统治者,向两位“第一批来中国的拉丁人”提出,请他们的教皇遴选100名精通教义和天文、地理、算术、音乐等的传教士,派往自己的帝国。
波罗兄弟返回欧洲,忠实地履行着忽必烈的嘱托。然而,由于教会内部的种种原因,当他们再次启程时,没能带上100名传教士同行。但这次重回东方之旅,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印记——他们带上了17岁的马可·波罗。
三人从地中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踏入了中国的版图。他们经过“盛产棉花、亚麻、谷类和酒”的新疆和田,跋涉过“从最窄处穿过也需要一个月时间”的戈壁沙漠,路过“有许多寺院,寺中供奉着各种各样的偶像”的甘肃敦煌,从新疆哈密“向东北偏东方向骑行十日”后到达甘肃酒泉。走出河西走廊,他们又途经“位于沙漠荒原入口处”的内蒙古额济纳旗,继续向汗八里——当时中国的都城前行。
在新疆吐鲁番,他们见到用山中开采来的石棉纤维制成的火浣布,“投入火中不会烧坏,而是像雪一样洁白”;在甘肃武威地区,商业和制造业的繁荣令他们称赞不已,“这里还出产最优质、最值钱的麝香”,据称,马可·波罗还曾将产出麝香的瞪羚的头和脚带回威尼斯……
后来,马可·波罗奉命多次出京执行公务,也正因此,他的足迹得以西至川藏、东达苏浙、南抵滇闽,不仅走遍中国东西两线,还奉命访问过越南、缅甸、老挝、泰国、菲律宾等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般“行走中国”的程度,确实让马可·波罗堪当“大旅行家”之名,也让他算得上是学界眼中“较为完整地讲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故事的第一人”。
山西大同,“商业十分发达,各种物品都能制造”;陕西合阳,“出产大量的丝、姜和我们的世界几乎不知道的许多药材”;陕西西安,“是一个大商业区,以制造业著称,盛产生丝、金丝织物和其他绸缎,各种食物也都十分丰富”;四川成都和岷江,“河中百舸争流,运载着大批的商品来往于这座城市”;云南丽江,“附近有一个大咸水湖,珍珠产量极其丰富”“邻近有一座山,盛产绿松石”,还出产“盐币”;山东济南,“商业发达”“实在是居住的好地方”;从山东到江苏,“沿途商业市镇与城堡不断”;福建泉州,“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如果说这位“边走边夸”的旅行家有所偏爱,那么最让他醉心的城市,可能就是浙江杭州。“一切街道都是用石头和砖块铺成的……所以旅客行走各处,不会被污泥弄脏双脚”;运河交通发达,“各种大小桥梁的数目达12000座”,还有人工石砌的沟渠排水。“毫无疑问,该城是世界上最优美和最高贵的城市”。
效力多年,3位威尼斯人已深得忽必烈的信任。最终,借由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去波斯伊尔汗国成亲的机会,波罗三人踏上了回家之路。
一走就是25年,归来已是家乡“异客”。1295年的一个黄昏,取道海上丝路的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经过日复一日的海洋漂泊后,终于抵达了威尼斯的石铺码头。他们的双腿还不怎么适应坚硬的陆地,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们的穿着有些另类,说话还带着外地口音;他们记忆中的家乡已经变样,回家也能迷路……终于,他们找到了自家的大门。
狗狂吠起来,来应门的人拒绝三人入内。原来,在那个“从前慢”的时代,25年音信全无,让威尼斯的亲朋以为波罗家的三位男丁已不在人世。经过长时间的辩论,马可·波罗三人终于证明了“我是谁”。这座宅子真正的主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