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一株清贫的牡丹,我做到了

来源:新民晚报 | 作者:李泓冰 | 发布时间: 2024-09-30 21:15:53 | 1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将于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将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安坐在沙发上,黑色的皮面磨得很旧了。背后是那幅他最爱的油画《清贫的牡丹》。他喊阿姨给我泡杯咖啡,说他也要。阿姨咕哝,今天喝的第二杯了。我一看是速溶的,说,年轻人都喝手冲,至少是胶囊的,您喝一辈子咖啡,这么不讲究?他笑:有得喝,不错了。

茶几上,放着一张明信片,就是那帧画。我读出上面的话:我愿做一株清贫的牡丹——王振义。他淡淡地说:我想我做到了。

画家曾问他,您的牡丹想要什么颜色?粉红、朱紫?他毫不犹豫:白色。

唯有牡丹真国色。配得上一个有香气的灵魂。一场秋雨一阵凉,热浪从申城退场了。2024年9月25日,一年中第12次去拜望王振义院士。拿了一束花送他:王老师,再过两个月,您一百周岁了。他笑,现在,我是99.9岁。

我说,您“封神”了!他笑,哪里神了?倒是国家把这样重要的奖,给我这个普通医生,很神。

这个月,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根据主席令,全国仅四人获此殊荣。

他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但放弃了大部分奖金——那足够买几套上海的好房子,他也放弃了血液学著作稿费,放弃了“神药”专利,只为了奖励后学,为了让同行买得起书,为了让白血病人吃得起药。所以,在生活了100年的上海,他上无片瓦——这间房,不是他的:“瑞金医院为我租的,以后要还。”

家里的一切,都朴素得像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从不缺鲜花,花影浮动,花香氤氲。他爱花出了名儿。小男孩时,他就蹲在花园凝视:它们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

他捞起手机,挪动手指,从“收藏”里找出俄罗斯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酷爱的第三乐章,辉煌而又轻松,那淳朴的色彩和充沛的活力,让窗外的雨丝都沾染上欢乐和热情。他陶醉地笑,我是学过小提琴的哟!

在小小卢家湾,百年行行复行行

蜿蜒万里的扬子江,浩荡冲向大洋,吞吐出襟江带海、勾连全球的上海。一百多年来,这座城市给了很多人蔚然成家的机缘。

比如王振义。

他的童年,在那些恢宏错落的记忆碎浪里,沉沉浮浮,让他的眼神瞬间明亮——

“小时候,在鸭蛋形的餐桌旁,我爸爸每周都要考校8个孩子的功课,好的表扬,不好就要惩诫——我是唯一没有被罚过的!”

王家5个儿子,凑成“仁义礼智信”。100岁的次子振义,像少年时一样聪明且谦和的细眉细眼里,泛起了“难般”的得色。

王振义 新华社发

他的家族,是上海近现代发展的缩影。

爷爷王西星从事外贸,有“巨商”之名,曾在上世纪初,组织行商抵制美货,其振臂一呼登上了《申报》,“各具天良,莫徒贻外人之窃笑”;更与知交沈敦和,联手抵御时疫,捐建了红十字会。父亲王文龙供职保险公司,笃信教育救国,子女个个出色。王振义是一代名医,其余兄弟姐妹亦在电力、交通、金融等领域头角峥嵘,而今也在上海的五弟王振信,曾是上海隧道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隧道工程设计院院长,对上海地铁有开创之功……

他自己,从萨坡赛小学(今卢湾第一中心小学)的淘气包、震旦大学附中(向明中学前身)的跳级生到震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前身)的年级第一名,毕业时领誓“希波克拉底誓言”,从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管40多张床的住院医师,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从上海卢湾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到全国人大代表;从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到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法语几乎也是母语的他,活动半径基本都在卢家湾——上海市中心最优雅的区域之一。

在这里,他惊惧过革命义士在眼前遭遇冷枪、愤怒过日占时期在租界铁门外的难民哀号、感动于解放军进城的露宿街头,也在新中国喜滋滋娶回同住高安路的芳邻、校友,美丽的谢医生;更无数次穿梭于高安路老宅、瑞金二路的医院、重庆南路的医学院,从那个风一般的少年,到满腹问号的医者、循循善诱的师者、活人无数的白血病“神药”发明人……

他没有辜负在卢家湾生命里的每一天。

没有人比他更懂,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最盼望国家富强,百姓安稳,我能做一个好医生”。他的告白,终生不变。

“算了一下,我这辈子只做过四件事”

他是在金山、嘉定以及皖南,都做过“赤脚医生”的。聊起当年他用四味中药,医好了黄山脚下小村流行的痢疾,他还有孩子式的满足——谈及荣誉,他很淡然;说到治病,那份医者的成就感,浓烈得灼人。

“算了一下,我这个人,大约只做过四件事。”他当真掰起了手指头。

“第一件,是解放初,到浙江嘉兴为解放军治疗血吸虫病。”

当时为了渡海解放舟山群岛,战士们在太湖练兵,游泳、驾舟,没想到被湖汊滋生的血吸虫“盯”上了,严重影响战斗力。青年医生王振义挺身而出,妙手回春,立了三等功回来。

“第二件,是抗美援朝,我去了东北中朝边境,为志愿军治病。”

他遇到了“怪病”:一大群战士咳血、头痛,被诊断为肺结核并伴有结核性的脑膜炎,用药却不见效。他注意到,很多战士提及,经常在河汊、田垄里捕捞小鱼小虾,战事紧张,经常来不及烧熟就急急咽下。他恍然大悟,想起熟读的《实用内科学》相关描述,又到显微镜下观察病人的血痰,果然,原来是肺吸虫病!没煮熟的小龙虾,体内有大量肺吸虫。对症下药,战士们豁然而愈,部队领导大喜过望,授予这位上海来的大个子医生二等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