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导演陈凯歌:磨短时光,拍成电影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王诤 | 发布时间: 2024-10-04 23:52:57 | 58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年,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由陈凯歌导演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横空出世。围绕决策出兵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的第一、二次战役展开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上映后,取得了档期口碑冠军。时隔一年,又是恰逢国庆,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再度相约而至。

海报

《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故事,围绕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的铁原阻击战展开。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人民军一个月内连续作战,部队疲劳的同时粮弹紧缺,在中朝联合司令部的命令下,各兵团主力开始向北转移休整。然而,在转移初期“联合国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扑。第63军临危受命,2.5万名将士在铁原与近5万“联合国军”展开激烈战斗,历经12个昼夜抵挡住敌军步坦炮协同的数次冲锋。这场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消灭志愿军主力的阴谋,为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次《志愿军:存亡之战》的首映礼上,导演在北京四中读书时的同学傅亮起身发言:“我俩都是1952年生人。我们出生的时候,这场战争还在进行。刚刚长大了一点,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身边的不少大人都是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归来的。可以说从小就见到过真实的志愿军战士,接触过这些英雄。没有想到在一个甲子之后,看到这么多年轻的演员在凯歌导演的调度下,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么多年,悲欢离合我们都经历了不少,觉得自己已经很坚硬了,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确实也掉了眼泪。”

同学老友的发言,让陈凯歌也很是感慨,“在四中念书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么多年之后,你坐在这,看一部我拍的电影。”而这番老同学间的对话,如忆海泛起的浪花,亦可以视作一个标注:那场战争虽经过岁月淘洗,却不应被国人遗忘。

“我最害怕就是这些人被遗忘,这是我去拍《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千言万语归结成一句话,一切荣誉归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陈凯歌说道。“我计算了下,三部曲拍摄的镜头总数是一万两千多个——通常来说,一部动作片顶多也就两千以下(个镜头)。什么叫磨?就是和时间磨,和自己的耐心磨,和我们想拍一部好电影的愿望来磨。最后,我们把时光磨短了,电影拍成了。”

而如何去再现那场70年前的战争?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战士李想刚回到北京不久,就接到了归队赴朝参战的命令。他娴熟地扎好绑腿,打起背包,从窗口射入的阳光均匀地铺撒在他的身上,利落的动作震落起周遭的尘埃。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英姿,瞬间便在大银幕上活画了出来。

此情此景,不知道会不会让陈凯歌联想到自己的19岁?那一年,少年凯歌在云南参军入伍,当听到紧急集合的军号声,想必也会如此这般周身上下,把自己收拾得紧衬利落。

【对话】

战争片到了要升级换代的时候

澎湃新闻:这些年,我一直关注你的电影。特别是2019年,在筹拍《我和我的祖国》期间,你提出了“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短短十二个字可以说为新时期主旋律商业片的拍摄,开辟了新路,更提升了认知境界。此次执导《志愿军》三部曲,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伟大历程的大银幕制作,我想先听听你的总体性思考和拍摄缘起?

陈凯歌:对接手《志愿军》三部曲的导演工作我是有考虑的,对于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拍抗美援朝三部曲,我是有创作上的野心的。正是因为几十年以来,前面有若干影片在那,我反而觉得其实应该能够拍得更好,战争片也应该到了要升级换代的时候了。

首先我就觉得战场能不能给拍真了?战争场面很容易被拍得很假,你如果没要求,肯定就是假了。第二就是人和战争能不能裹在一块写?没有人的战争算什么战争呢?没有对人的情感、人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你怎么能够让观众喜欢这部电影,怎么能共情?在规划上头,我基本上是这样想的。

澎湃新闻:在《志愿军:存亡之战》(以下简称《存亡之战》)的首映礼上,你提出“文戏武拍,武戏爆拍”的八字诀,是不是三部曲每一部都有这样提纲挈领的归纳?

陈凯歌:我们是这样规划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是缘起,这仗是怎么打起来、怎么发生,怎么决定的?新中国当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形,把这些交代清楚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部《存亡之战》就可以放开手脚来写战争中的人,而且是战争中的普通人。这一部中,高层领导出现的频率没有那么高了。其实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也好,甚至包括抗日战争也好,都是中国的农家子弟拿起枪来保家卫国,主体是他们,是他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这是最大的历史真实,是我们的电影必须去还原的历史真实。

坦白讲,拍戏的时候我心里很难过。《存亡之战》中的铁原阻击战是2.5万志愿军对阵5万“联合国军”,激战了12个昼夜。实际情况肯定比电影展现的还要惨烈,有场戏是下着大雨,我军战士坐在战壕里面说起自己的家乡事——中国人为什么讲家国?这两个字和我们整个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人有自己的氏族、家庭,在此之上是我们的国,这种串联起来的关系对这部电影来说特别重要。

第三部写的是我们要准备迎来和平,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冲突矛盾造成的流血仍然存在。有人说你花4年时间拍摄完成《志愿军》三部曲,等第三部上映的时候,可能就是第5个年头了,值吗?其实正是因为我有创作上特别求真的想法,才会觉得这件事情是值得的。如果是应付差事,说我把这个戏拍了,拍成什么样算什么样,那才真正是不值得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