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太极拳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玻利维亚前外交部长、现国家武术协会主席费尔南多前后7次到访陈家沟;智利弟子奥贝图曾率30多人转三次飞机来到陈家沟习拳……在陈家沟的太极拳馆里,常常可以看到各国学员的身影。就在10月,来自美国、阿根廷、巴西、德国等几十位太极爱好者专程来到陈家沟,只为听一场陈炳的太极公开课。
今年下半年,陈炳收到一封来自希腊奥林匹亚市的合作意向书,该市计划与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结成友好城市。其中一些更具实质性的合作提议让陈炳倍感兴奋:在奥林匹亚的奥林匹克广场设立太极拳创始人与奥林匹克创始人的雕像,邀请太极拳团队参与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表演,以及在奥林匹亚公园建设太极拳文化中心。
“岁月失语,唯拳能言。”
此次欧洲教拳临行前,陈炳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与他同行的还有22岁的儿子陈绍桐,这是绍桐第一次跟随父亲出国教拳,也是他接棒“拳健天下”的开始。
重回陈家沟
艺传海外,根在故里。
与年轻时不同,最近几年每次出国陈炳心里始终念着陈家沟。
如今,“陈家沟”成了陈炳口中说得最多的词,也是他始终背负的使命。
4年前,当太极拳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出后,陈炳正在深圳授课,那天他接到了天南海北的祝福,也是自那时起,他对太极拳的本土传播有了更深远的思考。
“现在,我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陈家沟的发展上。”作为中国非遗协会太极拳专委会副主任,陈炳深知家乡太极拳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比较传统,缺乏足够的时尚元素吸引年轻人,同时现有招式不利于快速普及。”陈炳说,这意味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与现代生活节奏相契合,比如开发适合办公室一族的简短放松练习,或是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现代化手段扩大影响力。
此外,陈炳认为,在保证太极拳普及化的同时,也要提升太极拳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激励拳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技术水平。
为此,他坚持太极拳“年轻化、时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希望通过对太极拳动作的改编和整理,守正创新,让太极拳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如今,陈炳的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拳馆,而是通过开设公益课程、参与社区活动、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在陈家沟,网络直播讲授太极拳已经成为传播太极文化的新方式,目前村里有几十位直播教授太极拳的主播,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未来,我希望陈家沟能有一所太极拳大学,为太极拳做人才储备,有人才能接上劲儿。”陈炳向记者畅想着陈家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