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当年轻的包拯意外“穿越”到当代法官助理江南身边,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迷雾漫漫,他/她究竟是谁,包拯能否勘破迷局,认清“眼中人”;江南能否坚守初心,融通法理情?
1月25日18时,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指导的普法微短剧《包大人,现在是2025!》,在快手“中国法院网”“看法”账号、央视频上线发布,并于1月29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该剧以“年轻态”的表达方式,为普法宣传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自上线以来,其在快手平台单渠道播放量突破2.1亿次,并在登陆央视频微短剧专区后跻身春节档上新剧集榜单第三名。
近两年来,微短剧以“短平快”的传播特点迅速崛起,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现象级”内容形态。其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不等,通过紧凑的叙事节奏和多元题材,满足了观众碎片化娱乐需求,更成为法治宣传、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在《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中指出,微短剧用户规模在2024年6月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另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微短剧行业面临的多重考验:一些微短剧粗制滥造、抄袭严重,剧本缺乏常识,存在不良价值观导向,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微短剧的健康发展,既是文化繁荣的缩影,也是法治进步的试金石。通过完善立法、强化执法、推动行业自律,中国微短剧行业有望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的愿景,为全球网络视听产业提供“中国样本”。
迅猛发展顺应需求点亮文化新光
AI换脸、李姐夫妇“局中局”、助学贷款“骗中骗”、恋爱“杀猪盘”、赌博“坑”与“祸”……《包大人,现在是2025!》聚焦春节期间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最新AI诈骗手法套路,以北宋名臣包拯为主角,讲述了他与法官助理江南面对花样翻新的诈骗套路,一起反诈识诈,携手见招拆招,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故事。
这部微短剧共20集,一反传统普法宣传单向说教的“老套路”——包拯换上衬衫夹克,穿越到都市的霓虹街道,和法官助理江南一起带领观众沉浸式参与到大大小小的电信诈骗案之中,获得了广大网民的喜爱。
在北京工作的李松今年春节没有回老家过年,为了打发时间,他在假期前几天连追了10部微短剧,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包大人,现在是2025!》。
“这部微短剧在极具张力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氛围底色、法理情共融的多元展示中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增强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李松赞叹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普法与时代价值的创新表达、多元题材与文化传承的突破成为2024年微短剧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4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引领了微短剧创作方向,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其后,广电总局陆续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跟着微短剧看品牌”“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多个创作计划,推动微短剧播出“档期化”,推出新春档、国庆档微短剧片单等。
“这些举措推动微短剧成为文旅推广、法治宣传、品牌营销和非遗传播的强大助力,得到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响应。”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近日观看多部微短剧发现,微短剧的题材涵盖法治、悬疑、传统文化等多元领域,凭借紧凑的叙事节奏和多元题材,正成为法治宣传、文化传播的新阵地。
例如,《百万彩礼宝贝》以轻喜剧形式揭露“天价彩礼”背后的法律纠纷,通过主人公老周与黄一梦的荒诞闹剧,普及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相关法律知识;《楷模》以“时代楷模”法官鲍卫忠的真实事迹改编,展现基层法官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发光》聚焦少年法庭,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与社会责任。
“这些作品以现实案例为蓝本,将法律知识融入剧情,实现了‘寓教于乐’,获得市场认可,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被纳入广电总局‘中国梦·新征程’优秀展播剧目,也证明了优质内容与主流价值的深度融合可以赢得口碑与流量双丰收。”编剧郭明亮评价道。
据悉,2024年12月5日,在“2024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上,“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二批推荐剧目发布,涵盖11部法院、检察、公安等题材优质剧目,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指导、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出品的《云法庭请断案》《大宋阿云案》《二十七与七十二》《按键伤人》等4部法院题材微短剧入选片单。
郭明亮介绍,2024年,微短剧的创作方式也在革新,实现了技术赋能与跨界联动。
“微短剧的创作正从‘草根作坊’向专业化升级。AIG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剧本生成、分镜设计,如央视推出的《中国神话》全流程由AI完成。此外,‘微短剧+文旅’模式成效显著,《团圆》《我在尔滨很嗨皮》等剧带动取景地游客增长超9%,实现文化、经济双重效益。”郭明亮说。
暗伤隐现粗制滥造剧情“毁三观”
尽管微短剧市场蓬勃发展,但其低门槛、快节奏的特性也催生了行业乱象。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微短剧存在内容低俗、侵权频发、价值观扭曲等问题,亟须依法治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