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持续演进的“耳朵经济”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社 | 发布时间: 2025-04-07 21:39:02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听播客正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通勤路上、健身时刻、睡前时光……越来越多的人戴上耳机,用音频填充碎片化时间。从小众爱好到文化现象,播客行业正在快速扩张,“耳朵经济”随之升温。

 

播客的红利期能持续多久?商业化探索又将如何影响行业未来?

 

清晨的地铁车厢里,人流熙攘,32岁的上班族苏女士戴着耳机,目光专注,耳畔响起的不是音乐,而是一段娓娓道来的讲述。作为一名北京上班族,她自称是“播客的重度使用者”——2024年全年,她有229天在听播客,总收听时长达167个小时,累计听完629个单集。

 

像苏女士这样喜欢听播客的人,正越来越多。商业数据平台Statista数据显示,2024年中文播客听众规模预计为1.34亿,相当于每100个互联网用户中有12人收听播客

 

据播客平台小宇宙创作者运营负责人肖雄介绍,2024年小宇宙的用户数量相较上一年增长了约50%。网易云音乐长音频业务高级总监张厚也指出,近两年网易云播客用户数据保持着快速增长。播客“破圈”趋势显著。

 

据了解,一期播客的时长通常在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不等。喜马拉雅联合益普索、日谈公园发布的《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76.2%的用户每天听播客超过半小时。

 

那么,播客究竟有何吸引力,让用户愿意花费如此长时间去收听?

 

“相较于短视频的碎片化特性,长音频更适合完整地梳理来龙去脉,表达观点,帮助我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或一个事件。”27岁的刘先生表示,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收听科技类、商业类播客。

 

苏女士则更喜欢播客带来的“陪伴感”,“就像是‘耳朵里的朋友’,让我听到不一样的生活。”她表示,自己还会加入各种听友群,在与主播及其他听友互动过程中,收获社交的乐趣。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表示,播客给听众提供的信息功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其情感、情绪功能、社交功能和服务功能、陪伴功能”。

 

“播客作为音频内容形式的崛起,其核心在于满足用户对深度内容、情感共鸣和多场景适配的需求。”张厚认为。

 

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播客内容也在不断丰富。2024年,仅小宇宙平台就新增了46196个播客节目、484134个单集,涵盖商业科技、人文历史、治愈陪伴、医疗健康、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为听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创作者加入。

 

播客创作者三多是一名房地产行业的设计师,他的搭档望舒曾经是一名旗袍设计师。2024年8月,在一次自驾途中,两人临时起意,决定尝试制作一档故事奇谈类播客节目。

 

“当时我们刚好听完一期播客,讨论得很激烈,突然觉得这种形式我们也好像能试试。我就说,望舒你先写一个播客稿,要觉得写得不错,我们就录一个。”三多回忆,第一期节目,他们只用一个平板电脑就完成录制。

 

正是这种低成本、操作简便的创作模式,让越来越多像望舒和三多这样的听众变成了创作者。这档故事奇谈类播客节目在小宇宙上线近八个月,订阅量已突破2万。

 

不同于望舒和三多的兴趣驱动,Justpod发布的《2024中文播客新观察》显示,大约60%的播客节目与创作者自身的本职工作或专业高度关联。

 

程衍樑原本是一名文化记者,2018年,他辞职创办文化沙龙类播客节目《忽左忽右》。在当时的程衍樑看来,做播客比写稿简单,“以前采访完还要整理成文,做播客不用写稿,工作量少了一半。”

 

作为中文播客圈的资深创作者,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市场上缺乏文化类对谈节目,而这正是他擅长的领域。如今,七年时间过去,《忽左忽右》已更新了近500期,在各平台累积了200万的订阅量,并维持着一周两更的更新节奏。

 

他的目标是10年内做1000期节目。“我正在按照个人兴趣重塑《忽左忽右》,更希望它变得像个杂志一样,能够形成自己的趣味和议程设置,有一批铁杆听众群体,这个是最重要的。”程衍樑说。

 

在专家看来,播客能够吸引大量创作者入局,根本原因在于满足了个人表达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表示,播客的魅力不仅在于信息传递,更在于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社交互动的平台。“我的内容我作主,这正是播客吸引创作者的地方。”

 

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播客的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

 

“播客的商业潜力正处在一个成长期。”程衍樑说,“跟前几年相比,现在愿意在中文播客领域尝试营销投放,广告分发的品牌是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行业也特别多。”

 

听众对商业化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在受访用户中,45.9%在过去一年里购买过付费播客节目,63.6%对播客广告持接受态度。

 

“我买过两个付费单集和两个付费专辑,总共花了200多元。”00后学生小陈表示,她经常听的几档播客中也会插入广告,“但‘恰饭’(指广告植入)我是理解的,毕竟做一期节目很辛苦。”在她看来,听到广告甚至是一种好兆头,“说明节目火了,能一直更新下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