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老字号“不老”,守匠心也要谋创新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5-27 11:50:16 | 15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工美“中国礼物”旗舰店的“盖碗茶咖啡”。

 

边吃边“考古”的青铜器盲盒糕点、养生与口感兼具的中药奶茶、清香回甘的茉莉花茶啤、拥有“数字身份证”的紫砂壶……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充满历史温度与创新活力的老字号展品,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如今,越来越多老字号不仅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品牌焕新的引领者,它们以“不老”的创新姿态,诠释着中华文化的活力。

 

老字号不是“一老永逸”

 

何谓老字号?据商务部界定,申报中华老字号的条件包括创立时间50年以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在设计、研发、工艺、技术、制造、产品、服务和经营理念、营销渠道、管理模式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可见,老字号的界定不止于时间刻度,更在于文化特色与时代价值。

 

近年来,国家对老字号的保护日益重视。2024年2月,商务部等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全国中华老字号数量达到1455个,新认定中华老字号品牌382个,此外还有地方老字号3000多家。据统计,中华老字号平均“年龄”近140岁,从柴米油盐到琴棋书画,已覆盖32个行业。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法律法规,多地设立专项保护资金,推动老字号博物馆、体验馆建设,积极推进中华老字号振兴。

 

老字号不是“一老永逸”。2023年,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提出要建立“优中选优”“有进有出”的认定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并首次将55个长期经营不善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

 

这种做法,是为了推动老字号品牌更好地发展创新。食品酿造品牌正阳河被中华老字号“踢出群聊”后迎头赶上,于2023年完成资产重组,次年9月新厂部分落成投用,基本实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为做到“老口味不变”,还邀请老厂长、骨干技师进行技术指导。“希望几年后,我们能将‘中华老字号’的称号拿回来!”正阳河集团董事长王玉鑫说。

 

多维更新实现“逆生长”

 

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京喜”——艺术非遗“中国礼物”旗舰店茶咖休闲区,心形拉花咖啡在青花白底的老北京盖碗中渐渐成型,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打卡。“别小看盖碗这个茶器的作用,”工作人员介绍道,“虽然咖啡还是那个味道,但盖碗衬托出了时光回溯的意境,有点传统,又有点潮流。”越来越多喜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爱上这份中西合璧的独特。

 

当情怀的“老酒”装进时代的“新瓶”,老字号就实现了“逆生长”。

 

“感官革命”成为老字号产品撬动年轻市场的关键。与“盖碗茶咖啡”相似,同仁堂在拿铁中融入枸杞、菊花等食材,颠覆味蕾的同时引领了“朋克养生”新潮流。北京稻香村推出“京城名胜”系列糕点,将祈年殿、钟鼓楼等建筑微缩成点心造型,食客咬下的每一口都饱含着对城市记忆的味觉想象。

 

“场景扩容”让老字号店面由消费空间化身文化空间。通过面向大众的体验课程,传统技艺得以从师徒相授的封闭场景走向大众参与的开放空间。在“予寻京喜”的掐丝珐琅体验课上,年轻情侣把亲手制作的对戒作为定情信物。在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店,两处“寻宝”互动装置吸引了不少顾客:一处是“盉”感应喷水模型装置,让消费者体验古人的食礼文化;另一处是“爵”字造型音乐盒,通过手势感应可以打开古风音乐。此外,稻香村还开设中式糕点制作体验课程,年轻人跟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包酥、压模,理解“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

 

“传播更新”让老字号触达“云端”,许多顾客自发参与品牌共创,形成强大的传播势能和创意灵感。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店店长陈天宝介绍:“在小红书,‘稻香村隐藏吃法’话题下汇集了数百条笔记。有用户用枣花酥制作‘国风酸奶碗’,有人将糕点裹上蛋液,煎得外酥里嫩,有人将绿豆糕打碎后加入牛奶、咖啡,制作‘豆乳拿铁’……产生了不错的互动效果。”通过用户生成内容,老字号品牌的影响力、时尚度都得到了提升。除了借助平台直播“圈粉”更多消费者,一些老字号还注重打造私域流量,通过添加店长微信账号等,顾客可以更及时地看到新品推送,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购买咨询,让消费体验更有温度。

 

“常青”之路的探索

 

当老字号以盲盒、新茶饮和便捷预制菜等形式俘获年轻人时,也有人担忧,这些与潮流消费形态的简单嫁接,会否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对于老字号而言,诉诸潮流或许是打开年轻群体消费市场的快捷手段,但未必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解。“年轻化”不等同于“网红化”,创新也不等同于对文化符号贴片式挪用,否则品牌将陷入文化空心化、产品同质化。当前,造型各异的糕点和猎奇风味的茶饮、冰激凌已经开始让部分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品牌独有的文化、工艺,如何通过新形式更好地传播与保护?值得人们思考。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字号的创新,须以深耕传统为前提。“大碗茶二分钱一碗,老二分嘞……”古色古香的老舍茶馆门前,工作人员正热情地招呼络绎不绝的客人。北京老舍茶馆以京味文化为核心,将北京传统的“茶、餐、戏、礼”深度融合,辅以特色文创产品,以“文化叙事”重构消费体验。茶馆内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又通过曲艺表演焕新传统文化,使品牌成为京味文化的传承载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