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斯诺表示:“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材料和版权让给他们,希望这一个译本,能够像他们所预期那样,有广大的销路,因而对于中国会有些帮助。”
1979年,著名翻译家董乐山重译的《西行漫记》由三联书店出版。据董乐山回忆,出版家范用先生在1976年找到他,希望重新校正1938年版《西行漫记》,以便再版。
在做校正过程中,董乐山发现里面的问题很多,与其一一去校正,还不如重新翻译。于是,董乐山当年便着手动笔,整整翻译了三年,对英文版原著的一些史实错误以及人名、地名、书刊名称、政治术语等也一并做了校正。由此,这个版本成为《红星照耀中国》汉译本的经典。
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推出董乐山翻译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迄今已经销售超过1300万册,还被列入部编本语文教材,推荐给了万千青少年学子。这对于他们了解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学习红色中国的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奋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脚印说。
“我们人文社和《红星照耀中国》的缘分,其实从我们社的第一任领导冯雪峰先生就开始了。”王蔚介绍说,“那是在1936年,冯雪峰正在上海做统战工作,宋庆龄女士帮助斯诺向中共中央转达了前往苏区采访的诉求,然后有关领导就派冯雪峰去联络工作。当时,苏区希望来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所以我们就看到斯诺和马海德前往了苏区。这成为我社与《红星照耀中国》跨越了85年的一段佳话。”
参与新版编辑的杨新岚,也与《红星照耀中国》结下了奇妙的书缘。这部红色经典,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杨新岚面前。
在参与修订时,杨新岚收到一位朋友的微信,说他父亲就是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去的延安,而且一直收藏着这本复社1938年版的老书,上面有斯诺亲笔签写的中文书名??《西行漫记》,环衬的背面还写有毛泽东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斯诺用毛笔抄录的。
今年是斯诺逝世50周年。1972年2月15日,斯诺在瑞士日内瓦因癌症逝世。他生前留下遗嘱:“我爱中国,我愿意我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的那样……”1934年,斯诺曾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73年10月19日,按照斯诺的遗愿,将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原燕京大学校址)。墓碑上写着简单的文字:“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