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张炯:影响深远的经典性理论文献丨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2:00 | 47 次浏览 | 分享到: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经典性著作之一,不仅对我国文学艺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指引我国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而且获得国际许多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推进了世界人民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今天,我国各族人民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道路迈向光辉未来之际,迎来《讲话》发表80周年。回顾它产生影响的历程,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它的理论建树是有益的。

超越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

《讲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文艺实践和文化传统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也是导引革命文艺和人民革命的重要指南。

《讲话》以回答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的问题为中心,对于文艺的人民性、审美性、现实性、政治性,以及文艺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艺的革命内容与完美形式,文艺创作中的人性与阶级性,文艺的歌颂与暴露,文艺发展中的继承、借鉴与创新,文艺的提高与普及,文艺批评的重要性与批评标准,乃至文化和文艺领导权的问题、文艺统一战线的问题,都作出了科学的论证和剀切的阐明。《讲话》发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真理性越来越彰显,传播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作为经典性的文献,《讲话》的独特在于,它的丰富内涵不仅使它成为文艺工作的指针,而且对其它革命工作也有重要启示。正如它发表的当天,新华社即播发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的通知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二年五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事业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用通俗的语言所写成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此文件决不是单纯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具体化,是每个共产党员对待任何事物应具有的阶级立场,与解决任何问题应具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典型示范。”正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其影响的深远是必然的。

从延安迅速传播和指引全国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阐明他的“结论”后,《讲话》立即受到延安文艺家的普遍学习和拥护。许多文艺工作者都感到聆听《讲话》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从人民革命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了文艺的历史使命和自己的创作方向。他们很快就在《解放日报》先后发文表达自己的体会。如塞克《在青年剧院学习总结会上的演讲》一文提出“建立新的艺术观及新的美学”。刘白羽的《与现实斗争生活结合》一文,则指出作家不仅要抨击外在的黑暗,也要“注意内在批评”,批评“从那长期黑暗社会生活里面,你原来的小资产阶级所带来的不好的东西”。何其芳、周立波也发文检讨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认为只有改造思想,站稳革命立场,才能产生好的艺术。张仃的《画家下乡》一文说:“画家就一定得打开生活的圈子,到大众中间去,同时变成大众中的一员,全身心浸透大众的思想、感情、情绪,要重新以大众的思想去思想,以大众的感觉去感觉,以大众的眼睛去观察。”当时延安和各人民抗日根据地还以座谈会的形式传达和学习《讲话》精神。如1943年4月24日,中共北岳区党委(即晋察冀边区党委)召开文艺座谈会,学习《讲话》精神,批评了该地区文艺界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和唯美的“艺术人生观”、抽象的“人性论”等观点,强调文艺与群众结合。

《讲话》精神的传播,很快影响了文艺创作。各人民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向民间学习,努力以民族化、大众化风格表现工农兵,以自己的作品为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服务。先后涌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欧阳山的《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孙犁的《荷花淀》,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描写了许多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而民间色彩浓郁的新秧歌运动推出《兄妹开荒》等一批新的秧歌舞和秧歌剧。戏剧家还创作了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王秀鸾》《刘胡兰》《赤叶河》等。戏曲领域也推出了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和秦腔《血泪仇》等。诗歌方面,何其芳到延安后的新作《夜歌》乐观、质朴,与他收在《预言》里的情调抑郁、表现雕琢的早年唯美主义诗歌相比,给人以脱胎换骨之感。新民歌民谣更大量涌现,如在陕北的民间诗人李有源创编的《东方红》,民间艺人韩起祥的新唱词《刘巧团圆》,长篇叙事诗领域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柯仲平的《边区自卫军》等也广受群众欢迎。几年之间,人民解放区的文坛和艺坛焕然一新,以自己的新作标志人民文艺时代的到来!

《讲话》也逐步对国统区的文艺运动起着指导作用。先是在大后方,如重庆、桂林、昆明等地。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毛泽东同志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为题,摘要发表了《讲话》的主要内容。当时,郭沫若、茅盾等在重庆的著名作家积极响应。郭沫若学习《讲话》后,在《文艺的新旧内容和形式》一文中说:“今后我们的新文艺,就需要把人民作为老师,作为主人。为人民大众彻底服务,向人民大众学习一切,要和人民大众保持密切的关系。”茅盾在《如何击退颓风》一文中主张文艺“歌颂的对象是坚持民主,为民主而牺牲私利己见的,是能增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及能促进政治的民主的;反之,凡对抗战怠工,消耗自己的力量以及违反民主的行动,都是暴露的对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