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决定》明确,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据统计,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面对人数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促进高质量就业呢?
今年6月下旬的一天,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西中学的一间教室,2024届毕业生王佳正在给当地高二(三)班的学生们教授一堂生动的试听课,从讲课文到谈理想,短短的40分钟便让孩子们深深记住了她。

王佳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乐育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老家在四川泸州。4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填报了“志远计划”。这是北京师范大学于2020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设立的一个教师计划,计划面向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所在的省份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转眼4年,今年第一批“志远计划”的学生毕业了。

王佳: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就业观,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理解我们这种选择,包括我也有家里人不支持,觉得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又回到了大山,走出去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我们走出去的意义在于,在外面学到东西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不是走出去了就是要摆脱贫困的家乡。

云南小伙杨发光也是首批“志远计划”的一员,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发热发光。
杨发光: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站好讲台,比如通过一年的时间先站稳讲台,三年的时间站好讲台,五年的时间能够成就讲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所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希望能够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和喜爱。

像王佳和杨发光一样的“志远计划”毕业生今年一共有137人,现在他们已经奔赴全国各地,开始在基础教育一线任教。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 韩舰:在学生就业选择的时候,我们开展“志远计划”专项调研,积极与各省市县进行沟通,通过双选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我们给每位到原贫困县工作的学生奖励金,给他们配备职后的导师等,确保学生没有后顾之忧,真正做到留得下、教得好。这些学生组团到原贫困县去工作,既能提升当地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也能更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就业、促就业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平稳,但稳就业仍面临一定挑战,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机制。今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了11条稳就业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鼓励引导基层一线就业,实施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的“三支一扶”计划,统筹推动其他基层服务项目实施。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国家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等,不但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也拓展了大量就业岗位。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苟人民:我们统计的情况看,大概近五年来,高校毕业生到县和县以下就业的人数不断增长,现在每年过了一百多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量。通过打开择业新观念来打开就业新天地,希望毕业生们能够真正树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样的求职就业意识,真正促进国家的发展。

在河北农业大学,学校通过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务实的求职择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等一系列政策,使得不少农学生找到了可以施展拳脚的对口工作,也为广阔农村输送了一批懂农业、爱农田的“新农人”。

在河北保定满城区澳涵家庭农场,河北农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李智琪给农场负责人王金开讲解基质栽培。王金开的家庭农场占地约70亩,有2个日光温室大棚和1个简易连栋大棚,主要种植火龙果和桃。近几年,农场经营一直不错,每年能给王金开带来10多万元收入,他早就打算进一步扩大农场的规模。作为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李智琪得知后,主动为王金开做了市场调研和扩产计划。

如今在保定,像李智琪这样的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正在成为当地农民的好帮手。他们主要负责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编制生产、服务经营方案和作业计划;组织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延长产业链等工作。

“农业职业经理人”给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拓展出了广阔的职业天地。通过保定市委组织部和各高校的联合宣讲,在去年保定市首批招聘中,包括李智琪在内的河北农大78名毕业生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成功应聘。现在,保定市2024年度第二批“农业职业经理人”正在招募,由于有了师哥师姐们的成功案例,许多今年毕业的同学们跃跃欲试,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张立杰: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学校又主动对接和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构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同时,依托“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博士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平台项目,积极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创业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