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打假博主”被打假:起底网络维权的“生意经”

来源:新京报 | 作者:隋坤 | 发布时间: 2024-07-31 23:18:47 | 1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

“没事,过了今天你就认识了。”

7月初,这段对话曾一度火上热搜。问话的是一位网名“狂飙兄弟”、专职打假的视频博主,另一方则是山东济南的二手车商。对话发生的场景是:“狂飙兄弟”认定对方向自己的粉丝出售二手车时隐瞒了重大事故的车况,于是跟粉丝一起登门打假,并索要赔偿。

事后证明,这次来势汹汹的打假行动,“翻车了”。

那辆车最终被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为非重大事故车。事件反转,“狂飙兄弟”不得不公开致歉。

随着事件出圈,以打假为业的视频博主群体站上了风口浪尖。

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打假博主”群体以男性为主,开始主要是针对市场内的小商小贩,涉及的也主要是缺斤短两现象。打假时,他们或逼迫摊主砸秤,或将其“挂”到网上施压。由于一般都伴随着激烈的叫嚷等场面,这样的打假也被称为“咆哮式打假”。

在短视频领域,“打假”一直是条特殊的赛道,公众态度不一:有人赞为“社会良心”,能够净化市场,揭发乱象;也有人质疑他们不过是以暴制暴,刻意迎合看客的“爽点”,实际上正义事小,流量事大。

咆哮式维权,到底是为了维权,还是为了流量?网络打假维权的“边界”又在哪里?

打假赛道的破圈

在业内人士眼里,以打假为业的视频博主是去年开始涌现的,并成为一个单独的赛道。

打假博主“猛哥猛说”(以下简称为猛哥)做过传统媒体人,后成为短视频博主。2023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买海鲜的过程中拍到了商家缺斤短两的情况,那条视频的播放量为此激增。“当时我的视频平均每条有几百上千赞,但那条内容点赞量达到了几万。”

彼时,“B太”、“狂飙兄弟”等打假主播刚开始起势。2018年,B太以美食博主的身份进入短视频领域,并在2023年前后转型成为打假博主。此后短短3个月内,凭借在各地农贸市场打假鬼秤的内容狂揽300万粉丝,一举带火了整条打假赛道。

2023年中,打假赛道“破圈”。国内某短视频营销机构负责人郭亮告诉新京报记者,早期打假博主的转型路径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从美食和探店类博主转型而来。

多数人将目光投向了农贸海鲜市场缺斤少两的“鬼秤”问题。猛哥认为,鬼秤是较为简单的涉假领域,“真假对错非常方便呈现。”

自2023年中开始,许多打假博主在全国各地农贸市场开启了“巡回打假”。猛哥也决定投身这个赛道。他选择的打假第一站,也是农贸海鲜市场。

2023年6月,猛哥购买了一个称重砝码,来到沈阳某海鲜市场。发现市场零售区“集体使用鬼秤”后,他在视频末尾喊话市场管理方“发起集中销毁鬼秤的行动”。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突破800万。“这就像是找到了流量密码。”猛哥说。此后,他又陆续更新了多条名为“××××市场秤准吗”的视频,单条播放量很快突破了1000万。

在农贸市场打假的系列视频中,猛哥虽然表情严肃,但仍能保持克制,很少与商贩之间发生激烈的语言甚至肢体冲突。然而并不是所有博主都能在维权过程中保持克制。“许多博主需要激烈的冲突场面,这样才有流量。”

从2023年年中开始,许多打假博主开始用劝商家“砸秤”的方式来维权。“永康大队长”(以下简称为永康)便是其中一位。

2023年6月,永康来到了珠海某夜市,很快找到一个缺斤短两的水果摊贩,并劝说摊主砸秤,理由是:坑了我,就不要坑别人了。最终,商贩砸掉了自己的秤。

同样,打假博主“子龙火眼金睛”(以下简称子龙)也常用砸秤的方式警告缺斤短两的商贩。子龙曾在广东与使用鬼秤的夜市商贩当面对质。在他咆哮式的质问面前,商贩自觉理亏,表示“老板我知道错了”,子龙则表示,光知道错了还不够,要自觉把秤砸掉。

多数网友在此类视频下表示支持:“做生意不诚实就该严打!”“还是罚得太轻,要罚得他倾家荡产!”“支持严惩不法商贩。”

但支持的声音当中,也有网友质疑打假博主维权方式是否过激:“为何要把人逼到墙角?”“这也太咄咄逼人了。”

业内人士表示,从2023年中,有博主发现咆哮式打假能快速起号之后,这个赛道里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激进。至2023年底,咆哮式打假彻底成为主流。

有部分博主认为,激烈的场面冲突是快速获取流量的一种方式,并且视频的制作成本也低。“很多时候视频甚至都不用剪就直接发了”。此前有打假博主在平台上自称:靠“砸秤”在两个多月内涨了300万粉丝。

猛哥坦言,目前赛道内的博主分为两派,一种偏激进,用激烈的冲突替大众宣泄对不法商贩的不满;而另一种较温和,视频制作周期更长,会深挖某个乱象背后的链条。但是,“后者人少,大部分都是前者”。

对于打假,也存在误伤的情况。江苏连云港某海鲜市场曾被打假博主曝光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对于该市场以及连云港全市的负面舆论。市场内的一些商家告知新京报记者,当时那位打假博主在市场内光顾了多个摊位,只在少数摊位上发现了鬼秤。“后面他就把这一个缺斤短两的放大了,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大家觉得整个市场里都这样。”舆论最汹涌时,市场内的商户无法进行正常经营活动。

人员鱼龙混杂,“翻车”越来越多

猛哥告诉新京报记者,2023年是短视频打假赛道的野蛮生长期。彼时这个赛道制作视频成本低,博主入门门槛低,但流量巨大。“人员鱼龙混杂,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