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林云志:为高铁构筑供电“大运河”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矫 阳 | 发布时间: 2024-08-23 21:48:38 | 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检测列车行驶在宣绩高铁上。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人物剪影

林云志,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研究。受访者供图

  8月3日,宣绩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地处安徽皖南山区的宣绩高铁,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正线全长1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宣绩高铁的电能来源之一,是牵引供电系统,它也为我国许多高铁提供动力。作为宣绩高铁主要建设单位之一,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电气化局”)创新研制出柔性牵引供电系统,相关技术已被应用于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

  带领团队打造这一供电系统的,是中铁电气化局总工程师林云志。近日,他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我国电气化铁路创新发展的故事。

  带领团队破解稳定高效供电难题

  记者:当前,电气系统已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轨道交通等领域。相比其他领域,电气系统在铁路的应用面临哪些难题?

  林云志:应用电气系统的铁路,通常被称为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沿线配备电气化设备,它们为电力火车提供电能。建设电气化高铁,主要难题是如何高效、稳定地向电力火车输送电能。

  随着我国高铁网络不断扩展,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运行环境,气候、地理等因素都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性。

  记者:您和团队是如何保障稳定供电的?

  林云志:我和团队成员主要在两方面下功夫。在前期铁路施工方面,我们实现了智能建造、数智化施工,研发出信息化管理平台,从源头把控施工质量,实现电气化设备高水平安装。在牵引供电系统方面,公司联合国内知名高校、企业研制出柔性牵引供电系统,解决了接触网和列车耦合系统稳定性、变频器振荡抑制等技术难题,保障电气化设备高质量运行。

  记者:什么是牵引供电系统?

  林云志:牵引供电系统是指从电力系统或一次供电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压、变相或换流后,向电力火车提供电能,并完成牵引电能传输、配电等功能的系统。

  记者:柔性牵引供电系统中的“柔性”是什么意思?

  林云志:“柔性”指的是系统灵活可控。此前电气化铁路主要采用传统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流向单一。而柔性牵引供电系统能够实现电能双向流动,且安全可控。

  记者:能通俗解释一下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吗?

  林云志:打个比方来说,柔性牵引供电系统好比京杭大运河,它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些江河原本水位有高有低,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水利设施,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上述江河的水量、水位,实现跨区域调水。水可以从京杭大运河流向五大水系,也可以从五大水系流向大运河,且水系间借助大运河实现互联互通。而柔性牵引供电系统是联通多个独立供电单元的关键枢纽。

  记者:柔性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效果如何?

  林云志:柔性牵引供电系统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利用率、再生能量的利用率以及系统的可靠性。测试结果显示,应用柔性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气化铁路,全生命周期成本预计降低30%。

  走出“三位一体”创新路

  记者:您已经在电气化铁路领域耕耘近10年,参与许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您在创新过程中有哪些体会?

  林云志:经过多年积累,我带领团队成员走出了一条“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三位一体的创新路。

  其中,“理念”指的是电气化铁路的建设理念。例如,我们总结全国1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经验,创造性提出了“大系统、深集成、专施工、精联调”的建设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北京、重庆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这一理念创新将狭义的施工扩展为以“集成—施工—联调”为主要内容的广义施工。

  记者:可以分享技术创新方面的案例吗?

  林云志:近年来,我和团队成员在电气化铁路建设中创新引入了微电子、自动控制、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等技术。比如,超级电容是一种物理储能方式,具有充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我们把它应用在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为国内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广东省广州市海珠线研制了成套充电装置。利用这一装置,有轨电车可以在站台25秒内完成充电。

  记者:什么是装备创新呢?

  林云志:装备创新的目的是,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跨行业、跨学科开展了技术创新。比如,我们研制出双动力动态检测车。它是一种可以对电气化铁路的轨道、路基、接触网等进行检测的先进设备。双动力动态检测车就像医生一样,在电力火车运行前,对铁路设备进行“体检”,大幅节省人工检测时间。

  在研制双动力动态检测车时,我和团队成员采用了雷达扫描、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此外,为提高检测精度,我们还开发和优化了相关算法。

  记者:在您看来,电气化铁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林云志:为助力实现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电气化铁路除了要满足更高速度等级和更高安全性能要求,还需进一步节能降耗。未来,我们要研制出适应更高时速、更节能高铁的牵引供电系统技术及装备,这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瞄准这一方向,您和团队进行了哪些布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