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陈继明谈《敦煌》:一个作家的职责就是挖掘母语的潜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作者:黄茜 | 发布时间: 2024-11-25 23:02:21 | 9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比如小说里的“我”有一段前往大漠无人区寻找马迷兔城的情节,那个经历是完全虚构的。写完之后我去了,书里的基本事实也是对的。

这个小说一方面我在写敦煌,另一方面也在有意无意地探索“实”和“虚”这些话题。比如说,实际上的敦煌和我们普通人印象中的敦煌可能是不一致的。我们对一个地方是有想象的。我们对这个世界也是有想象的。马迷兔城最早是因为建长城而修筑,长城建起来之后,也需要守边关,就留下来了。在主观上,我也想让马迷兔城和敦煌之间有一种互文关系,同时也是虚实关系的一部分。

南都:敦煌石窟里的壁画大部分是佛经故事,在小说结尾,雪祁说他在敦煌画画,就像是“把死人从天上接下来”。又说自己假如没看过那么多死人,画不出像样的画来。怎么理解他的这种说法?

陈继明:雪祁是一个天才,十二岁就成了阎立本的弟子,后来又成为李世民的宫廷画师,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但他不摸刀箭,没杀过人,他只画画,画李世民英勇杀敌的瞬间。这样一个人,每一次画画,总是用一种秘密的方法:让记忆中的某个死者复活,复活在他的画里。这是一个小小的画师唯一能做的反抗。

至于技术细节,我对绘画并不陌生。高考时差点考了美院,我画水墨写意,偶尔画一下还挺像那么回事。

南都:你认为是什么成就了敦煌?开窟造像对凡人有什么意义?

陈继明:这也是我想探讨的。比如广州有个小蛮腰,这个建筑对广州市民一定有非常微妙的影响,只不过大家可能没意识到。敦煌这个地方有千佛洞,对敦煌本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肯定是有影响的。我是甘肃人,我们那儿有一句话叫“把回家的路断了”,比如,一个人如果在外面做乞丐,另外一个老乡不小心路过,他赶紧要跑掉,如果被老乡看到,他就不好意思回家了。在村庄,一个人要是做了出格的事情,往往就没脸回家了,所以说,“把回家的路断了”。民间本身也是一个意义系统,它自己会把很多事消化掉,在很多时候,乡村伦理也是偏狭的,非常残酷。比如,小说中的令狐昌杀了自己的儿子,断了回家的路,还剩一条路,神的路,于是,他打算开窟造像。开窟造像就是另一条路,神的路。由此推断,敦煌的形成就不单是敦煌自己的事情,而是和普通人,和世间万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敦煌》这部小说有一个野心,想复原这种联系。

南都:精神性在敦煌是很充盈的。

陈继明:《敦煌》这本书,没打算简单图解任何外在的东西。包括佛教。包括文明的融合。它的唯一愿望是,在一个宗教圣地,找到人。

无论多难,向内走,找到人,替人说话。

人物越普通越不好写

南都:写这部小说对你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继明:挑战还是在常识性的一些方面。比如我计划要写几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人们原本认为,他们和敦煌没有联系,现在我要找到那种联系,就很难。其实人物越普通越不好写,李世民这样的人物倒好写,他也有资料,他的性格是稳定的。同样,你写阎立本、魏征也好写。但你写一个极为普通的人,他在故事里又要有特征,和敦煌的命题又要有呼应。现在写出来看,谁是谁很清楚,但我从零开始的,那种难度已经丢失了,我自己也说不清了。

南都:你自己比较喜欢哪个人物?

陈继明:我很喜欢吐谷浑千夫长慕容豆。因为他身上的因素比较多,他是个最接近戏剧人物的角色。令狐近知也很让人同情,他也相对独立,他是一个灰色地带的人物。

南都:为什么开篇结尾都提到李世民?他在这个小说里有什么作用?

陈继明:李世民在书里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是他也确保了这本书的高度——从庙堂的高度看世界、看人生。

另外,雪祁这个主人公是宫廷画师,是李世民很器重的一个才子。李世民这个人爱才,当时李世民身边的谋臣,比如魏征这些人,是以直谏出名的,全是给他提意见的,这个风气也是李世民本人倡导的。而雪祁是个画师,不太重要,刚好可以跟他聊聊天。这样一个人,他突然对宫廷生活有点厌倦,西行到了敦煌。雪祁其实是个富商的儿子,从小没出过长安,没受过罪,一个十分了解李世民的画师去了敦煌,也差不多算是李世民本人去了。整个小说的大部分篇章虽然没有提及李世民,但在小说末尾他们二人有对话。所以,我的主观愿望也是要写李世民身为普通人的那一面。他杀了亲哥哥亲弟弟,其实他也有一颗普通的心,他心里也有很大的负担。他刚当上皇帝,天天做噩梦,尉迟敬德和秦琼两个将军每天晚上给他把门。后来流传到民间,尉迟敬德和秦琼就成了我们的门神。

秦腔里有一句台词,李世民的妈妈经常喊,我的骨头在呻唤。因为李世民杀了他母亲的两个儿子,母亲老在梦里说骨头疼。普通老百姓看待事物的方式简单、具体、直接。所以,雪祁从敦煌回来之后,李世民追着问他:“有没有因果?”雪祁的回答里略有一点滑头,他说:“天道之事,幽玄难知,我也弄不明白。总体上说,因果论不假,因果不虚”,但他也说,偶然性也是有的,有些事情不一定那么丝丝入扣。毁一棵树,后悔了,再种十棵树,这个功过如何认定?也就等于替李世民开脱了。

小说的终极目的是写语言

南都:书里写到雪祁从小是个天才,但天才不是成为伟大画家的充分必要条件,可能还需要点别的东西。对雪祁来讲是去西北,你觉得对一个作家来说,除了天赋以外,是什么成就了你现在这样落笔非常成熟和从容的状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