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专访渐冻症专家樊东升:寻找长夜里那束光

来源:环球人物网 | 作者:王秦怡 | 发布时间: 2024-07-12 23:44:03 | 390 次浏览 | 分享到:

樊东升,蔡磊的确诊医生,数千名渐冻症患者的主治医生。196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学系主任。

找上樊东升,是很多患者不愿经历的事,这意味他们大概率将被“判刑”。蔡磊的书里就记录了自己确诊的过程——一名医生听完他半年多寻医问药的过程,很干脆地建议:“其他地方都不要去了,你就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找樊东升专家团队,看看是不是运动神经元病(即渐冻症)。”

确诊渐冻症等于“判刑”?樊东升不愿意用这个词。

身为北医三院神经科主任,樊东升是国内最早开始渐冻症研究的医学专家之一。和患者说话时,他的声音很轻,语速不快,问得很细:家里经济条件怎么样?利鲁唑有没有吃?体重有没有降?……一项一项,他都要问清楚、讲清楚。


2019年,在北医三院的诊室里,樊东升在给患者看病。

“不是所有的患者起病后都进展很快,在不欺骗患者的前提下,也要把他病情里的‘优势’讲出来,让他有活下去的渴望。”樊东升在神经科待了30多年,亲眼看见渐冻症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揭开一角,从湮没无音到广为人知。他相信,会有闪烁的光点划破暗夜,而活着,就有希望。

“冷水”沸腾了

如果说自1869年渐冻症被提出并命名的一个半世纪以来,做渐冻症研究是身处一池“冷水”,那么,樊东升明显感觉到,眼下这水正在变得沸腾。

最直观的例子是相关学术会议的参会人员。从2004年中国ALS(肌萎缩侧索硬化,即渐冻症的英文缩写)协作组成立以来,樊东升参加了数不清的学术会议。“参会的都是临床医生,医生之间无非是交流旧有经验,但在科学层面的治疗,还是得等着国际上的新药研究出来,因为我们的药物研发能力不够。”医生们自说自话,说完就走了。

但2023年,樊东升惊喜地发现,参会人员里,超过一半是做渐冻症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会议开了整整两天,少有人提前离会,都在等最后的“重磅发言”——那可能是一个新的实验、新的发现、新的假说,将带来攻克渐冻症的新希望。

“甚至,很多科学家是‘转行’过来的。”

樊东升举了几个例子,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教授、清华大学鲁白教授,等等。他们原本专注于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在也都研究渐冻症。“渐冻症跟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有共通性,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但相比之下,渐冻症是研究神经退行机制更好的模型。因为它发展快,一天之内可能就变化了,科学家进行干预更容易看出研究有效与否。”

樊东升打心底里觉得:“人越多力量越大,不同科学家研究不同的方向,你觉得没希望了,说不定别人的方向上又冒出来一个希望。”而回头看,搅动这池“冷水”的,反而是一名病人——蔡磊。

北医三院健康医学中心,7层,每一个来面诊的人都拿着厚厚一摞资料,资料袋外印着天南海北的医院名字。2019年9月30日,同样的地点,樊东升第一次看到蔡磊耷下的左臂,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是“连枷臂综合征”(渐冻症的临床变异型之一)。在2013年到2017年底,北医三院注册登记的3000多名渐冻症患者中,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展最慢,平均生存时间在7—8年,有的患者生存了十几年,远远好于渐冻症患者的整体水平。

“确诊时,蔡磊的右上肢还没问题,病情比较乐观,10年以上没问题。”当时樊东升叮嘱蔡磊,好好调理,不要太拼。

樊东升记得,蔡磊看起来“对病情不是特别关注”,他的表情波澜不惊,没有太大变化,甚至小小的门诊室成了他谈笑风生的场地。

后来在书里,蔡磊回忆这一天:从樊东升的门诊室出来后,他等了两三趟电梯都没能进去,不想再等,拉着母亲去走楼梯。走出医院,他手脚冰凉,“电梯都不愿意等,现在却只能等死”。诸如此类意志消沉的一面,樊东升没有看到。

确诊后不到一个月,蔡磊又找上了他,说想做一个渐冻症患者的大数据平台。樊东升答应了他。早在2000年初,樊东升就有过类似的想法。

当时还没有电脑系统,病例手写完毕,患者就带回家了,医院也没有留底。等到他想了解患者的诊断数据、病情进程、用药情况时,只觉得两眼一抹黑。樊东升就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帮他设计了一套量表,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渐冻症患者的资料。“这边医生写完病历,患者签了‘知情同意’,那边科研护士抓紧时间誊写建档。”

到2019年,北医三院已经收集了5000多名渐冻症患者的数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样本库。但这些数据还不够动态,有的患者3个月后还能跟访到,有的就彻底失去联系了。“蔡磊想搭建的是一套病人自报系统,可以持续追踪。他很会利用互联网,我们给他专业上的建议,他去搭建这个平台,一两年间就有上万人填写。”樊东升说,这个样本量是过去20年间收集数据的两倍——确实是只有蔡磊这样兼具互联网“大厂”高管和渐冻症患者双重身份的人才能做到的一个数据。


2022年,樊东升(右)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在节目中遇到了蔡磊。

再之后,樊东升常常听到蔡磊“爱折腾”的其他消息:疯狂拉企业家投资渐冻症新药研发,不停地找科学家推新的药物管线,在社交群里呼吁患者捐献遗体给医学研究用……

折腾的成果让樊东升动容:“1000多名患者签署了遗体捐献同意书,这不亚于‘冰桶挑战’的贡献。”2014年,“冰桶挑战”公益行动风靡全球,美国筹到的1.15亿美元善款中,7700万美元用于研制渐冻症的治疗方案;中国共筹到814万元人民币,550多万元用于帮助渐冻症患者群体,剩下250多万元用于帮助其他罕见病群体。在樊东升看来,蔡磊动员到1000多名渐冻症患者同意捐献遗体,是实实在在把渐冻症的研究进展往前拨动了很多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