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衰老启示录:当一个老人奋力抵抗“社会性死亡”

来源:上观新闻 | 作者:上观新闻 | 发布时间: 2024-08-23 21:47:03 | 1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就记者所知:一位老人去参观养老院,看到那里有的老人“独自凄凉人不知”;一位在小区长椅上枯坐发呆的老太太描述,自己会“用手指来计算自己剩下的日子”。

  还有的老人,会坚持每天在微信群、朋友圈或点对点发“早安”表情包,是否其实也为奋力抵抗?

  年轻人的“社死”往往在集中的社会注视下,而老年人的消声,发生在聚光灯外,是日积月累、悄无声息、不知不觉的。

  瑞雪和曾敏,其实不仅仅是温暖的志愿故事,更是两位彼此陌生的老人,如何竭尽全力地向外迈出一步,在生命的荒原上寻求精神链接,共同对抗“社会性死亡”。

  采访中,一位居委会干部说,可以向曾敏学习一点:对每一位个体老人而言,学着向外界包括自己的子女,袒露真实的脆弱,勇敢地表达需要、寻求连接。

  事实上,有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老年受访者“有时”或“一直”孤独,但56%的人从未向外人承认过这一点。更多老人羞于将自己真实的感受宣之于口。

  在居委会干部回忆中,曾敏老人保持着活泼可爱的一面,“有时候像年轻人,蛮新潮的”。比如,热心为比她年轻的退休同事当红娘,“她说要多关心人家”。还有一回,居委会收到一大束感谢鲜花,落款是曾敏。“我们想不通,老人连下床都困难,从哪订来的鲜花?”

  瑞雪和居委会干部都有同感:晚年的曾敏生活不易,却很少自怨自艾。

  对社会来说,将“掉出”社会网络的老人带回,首先就需要深入读懂他们,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他们重塑一张网。曾敏去世后,家中那场简单的追思会,正是她身后那张社会支持网络的缩影——20多位出席者除了瑞雪,还有老人的干女儿、单位退管会负责人、居委会干部及各种好友。他们无一与曾敏有血缘关系,却组成了一张牢固的社会网络。

  “我们的一点关爱,让老人走得很安详、不孤单。比起一些有儿有女,却离世多日才被发现的老人,曾敏老人有福气多了。”瑞雪在追思会上说。

  现在的瑞雪,也在社区报英语班、学八段锦。走得动的时候,她坚持自己出门买菜、打车去医院看病。前不久,她作为编委之一,参与制作的老小孩网站最新一期杂志付梓,收录了这个老年社区形形色色的晚年故事。

  “我们都是平民百姓,老年人在一起抱团取暖,能让往后比较艰难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采访行将结束,瑞雪说了这样一句话。

  成语词典里,抱团取暖是指“在寒冬季节,人们抱在一起、相互取暖,积聚力量共度最困难的时期”。

  一个包容而友好的社会,不该在年龄层之间产生温差。每个方面都再用心一点、更加懂一点,尽力在一位位老人身后撑起一张随时响应、永不失联的社会之网,我们也终将到达的老年才不会成为“生命的寒冬”。

  尤其是,老人最不愿麻烦却最在意的儿女们,至少不再只盯下一辈的幸福童年,也能从此读懂上一辈老人发的“早安”。

  (文中曾敏、瑞雪为化名)


   相关新闻